9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在海淀校区举办2025级MBA法商实验班导师见面会暨涉外法商管理专题研讨会。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布仁巴图、戴建华,商学院教师梁涵、孟令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学习中心主任曲炜,以及中洲、观韬、兰台、中简、重庆维俞、炜衡等业界知名律所代表,与法商实验班的学员齐聚一堂,围绕法商实验班建设、课程体系搭建及涉外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会议由MBA兼职教授段波主持,他详细介绍了会议流程与参会嘉宾,强调此次会议对深化法商融合教育、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建设性意义。整场会议节奏紧凑、内容充实,成果丰硕。

布仁巴图在致辞向2025级MBA法商管理实验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法学实践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巴图副主任明确了中心未来发展规划:将以法商精品案例库建设为重要抓手,与各大律师事务所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法商管理专业品牌与特色产品,构建理论与实务良性互动的育人生态,为培养高素质法商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法商实验班法学实践导师见面环节,段波首先介绍了合作律所代表的到场情况及校企合作背景。中洲律师事务所代表焦健、观韬律师事务所代表王阳、兰台律师事务所代表王慧婕、中简律师事务所代表崔鲁静先后登台发言,结合各自律所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模块与专业优势,详细分享了与学员开展学习交流的规划方向,让学员们对不同律所的特色与资源有了全面了解。
互动提问阶段,学员们围绕实验班建设细节积极发问,问题涵盖实习安排、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中心老师与律所代表耐心细致地逐一回应。重庆维俞律师事务所主任左右指出,实验班的核心目标并非培养律师,而是通过与法律实务界的深度交流,培育学员的法律管理思维,助力其掌握“以合规控风险、以风险促发展”的商业实践能力。
与会专家围绕课程设计方案展开热烈交流。
在涉外法商管理研讨会环节,梁涵首先回顾了我校涉外商事人才培养历程,引出海南MBA涉外法商项目。他指出,该项目旨在整合商法资源、追踪商事前沿,精准填补涉外法商人才缺口,为我国与东南亚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国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战略落地。
随后,MBA教育中心教学培养与就业工作部主任姚龙艳老师详细介绍了海南MBA涉外法商(东南亚地区)项目的定位、优势与特色、课程设置及招生方向。孟令星围绕“中国企业东南亚布局的法商机遇与挑战”展开分享,明确MBA涉外法商实验班的区域定位与模式构想,并强调法商管理案例应凸显“法律赋能商业”的核心逻辑,而非单纯聚焦“法律解决商业问题”。
在交流讨论中,观韬律师事务所代表王阳结合实务经验,分享了东南亚跨境业务与企业“出海”的实践观察。清华大学曲炜关注到海南封关后的实际问题,提出需重点考量学员入学的便捷性,让项目设计更贴合学员需求。兰台律师事务所杜云峰建议,课程设置应紧扣出海企业痛点,通过行业调研挖掘特色需求,增强内容的针对性与具象化,提升对行业人才的吸引力。兰台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光针对东南亚法律体系差异问题提出创新思路:可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以各国最低合规要求构建80%的基础课程,再补充20%的国别差异内容,大幅提升课程建设效率;同时他构想,学员结业时应熟练掌握涉外法商实务方法论,具备独立开展相关操作的能力,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最后,戴建华对会议进行全面总结。他再次向各位律所代表的莅临与分享表示诚挚感谢,系统梳理了与会嘉宾的核心观点,并介绍了MBA中心在法商精品案例库建设中的最新进展。戴建华表示,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各大律所的合作,共同丰富案例库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奋力推动法商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既懂法律又通商业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法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