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桃李芬芳,明日国之栋梁”。中欧法学院推出“‘桃李’有言”毕业生专访特辑,与大家一同分享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真挚声音。
李谦,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2011级双硕士。现任广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其业务领域涵盖争议解决(诉讼、仲裁)、争议解决风险化解(风险项目及风险资产处置方案设计),并集中于金融及新金融业务、投融资争议、公司股权纠纷等。作为资深民商事诉讼律师,李谦连续四年(2021-2024年)获Benchmark Litigation China广东省商业纠纷领域“未来之星”称号;2023年斩获《商法》年度杰出交易奖项,同年入选LEGALBAND客户首选:新锐合伙人十五强;;2021年荣登The Legal 500亚太地区争议解决诉讼领域推荐律师榜单。

中欧岁月,重塑人生坐标
回望中欧三年的求学时光,李谦坦言,这段经历远不止知识的积累沉淀,更重塑了她的人生格局与处事态度。在她心中,这段岁月的珍贵,首先源于中欧雄厚的师资力量。“中欧的每一门课,都由全国顶尖的老师讲授。”正是这样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她得以站在更高起点,读懂法律理论背后的深层逻辑。在她看来,欧盟法的学习更是改写职业方向的关键契机。这段独特的学习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英语能力,更让她学会用英语理解法律体——这一能力,后来成为她处理涉外法律事务时的核心竞争力。“对很多同学来说,正是欧盟法的学习,让我们从‘普通法律学习者’转变为‘双语法律人才’,打开了涉外法律工作的大门。”
谈及中欧岁月里印象最深刻的人,李谦毫不犹豫地提起了她的导师——方流芳老师。她回忆,方老师始终倡导“做真学问”,要求学生“研究问题,要研究成一座别人下次再研究时必须逾越的高山”。这种“严谨治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态度,不仅贯穿了李谦的求学时光,更影响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写一篇论文,还是处理一个案件,都要对自己有交代,对他人负责任。”她坦言,职业技能成熟后,人生的选择本质是价值观的选择,而方老师教给她的“不回避问题、不敷衍工作”的态度,让她在面对客户托付时,始终保有敬畏心与使命感。“这种影响,不仅限于我个人,对我们那一代中欧学生而言,都是一生的财富。”
执业淬炼,勇迎行业挑战
谈及职业选择,李谦毫不掩饰对争议解决律师这份职业的赤诚热爱。“律师这份工作高压力、高对抗性,唯有热爱可以抵万难。”在李谦眼中,“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解决他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是她职业幸福感的核心来源。而要做一名优秀的争议解决律师,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沟通能力,诉讼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律师无需慷慨激昂的表演,但必须有理有据地传递观点。二是抗压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充满不确定性的结果,以及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律师需要顶住压力、稳住心态、保持冷静。三是责任心,客户托付的不仅是案件,更是沉甸甸的信任,“尽己所能、不负所托”是一名律师最该守住的底线。
面对AI技术对法律行业的影响,李谦有着理性且乐观的判断。“AI一定会重塑法律行业,但它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她分析道,AI或许会逐步接手行业内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比如繁琐的文书整理、海量的案例检索等,这些曾耗费大量时间的环节,未来可能由AI高效完成。但她同时强调,技术终究无法替代“人”的核心价值:律师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共鸣、对复杂案件的战略研判、对客户深层需求的精准洞察等等,这些需要温度与深度的能力,反而会在AI时代愈发凸显其珍贵。
面对AI浪潮,青年法律人该如何破局?李谦给出了三条切实的成长方向:其一,在职业定位上锚定“不可替代领域”,聚焦那些需要人文素养与专业智慧的赛道;其二,善用AI作为自我提升的“加速器”,借助技术缩短初级到中级的职业成长周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夯实专业根基;其三,培养主动拥抱变革的心态。“每一次科技进步,本质上都是在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品质。”她认为,面对AI带来的挑战,焦虑毫无意义,不如主动走近它、接纳它,努力让自己成为能在时代洪流中适应变化、愈发强大的法律人。
历练心志,成长自见锋芒
聊到“从学生到职业法律人的角色转变”,李谦对这两个角色的理解简洁而深刻:“学生只需对自己负责,而职业法律人要对他人负责。”在她看来,完成这场转变的核心,在于培养“为他人负责”的态度与能力。她特别提醒刚入行的青年律师:要主动跳出学生时期被动接受的思维,要多问一句“是否有我能多承担的工作”,多向前想一步“如果由我主导这个问题,该怎么妥善解决”。“当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我有底气、也有能力为他人扛起责任’时,就意味着你真正跨过了从学生到职业法律人的那道坎。”
回望执业之路,李谦直言自己也遭遇过不少困难:团队管理的压力、案件败诉的遗憾、客户流失的失落……但她从不将这些视为阻碍前行的“挫折”,而是将其作为助力成长的“养分”。“有些机会会错失,有些案件会败诉,但重要的是从中学到教训。”她始终认为,人生的能力不仅来自成功的经验,更来自对失败的反思。“一次败诉带来的思考,可能比一次胜诉更有价值,它会让你下次做得更周到、更专业。”
职场中的焦虑,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李谦也不例外。她应对焦虑的方式是用行动力替代内耗。“一直往前走,就是一直往上走。”焦虑、迷茫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与其浪费时间焦虑,不如专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强调,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天比前一天多进步一点,人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前。

永不设限,人生自有光芒
对在读的中欧双硕士同学,李谦送上了真挚的期许:学习经历不过是人生长卷里的短短一章,别让过往的成绩成为桎梏,也别因一时的不足停下脚步。当你试着卸下“设限”的念头,未来的每一条路,都会藏着无限可能。
对于女性法律人,李谦更有一份特别的叮嘱。她坦言,女性常提及的“劣势”,往往也源于自我设限。在她看来,耐心与韧性是女性独有的光芒,不必被“女生不能做某事”的刻板标签困住。即便存在偏见与误解,也不必急着对抗或困在抱怨中,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修炼上,温柔而坚定地走好每一步。“等再过五年、十年,当你活成自己真正喜欢的模样,那些曾期待的资源、机遇与掌声,自会循着这份成长的光芒主动奔赴而来。”
结语
从中欧校园的求知者,到争议解决领域的追梦人,李谦用十年的步履不停证明:法律这条路,从来不是坦途,却总给心怀热爱、脚踏实地的人留着方向。而她传递给后辈的,不仅是职业经验,更是一种“向上生长、永不设限”的人生态度——这,也正是中欧“桃李”最珍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