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外国语学院“语舍共融”宿舍凝聚力建设系列活动之“霜拾雅集·捡秋藏秋”植物果实相框制作活动如约而至,顺利开展。来自本科生4个年级、13个宿舍的20名同学齐聚一堂,于创作中定格秋意,凝聚情谊。

活动特邀植物协会会长武焰,为大家分享植物果实的自然奥秘与文化内涵。外国语学院团委许慧芳老师、副书记吕梦婷老师,以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李家玉老师,也与同学们一同参与创作,共话果实背后的成长故事与宿舍温情。同学们以秋实为媒,将捡拾的植物果实精心搭配、巧手拼贴。在协作中,他们构思创意;在互动中,他们增进了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相框,不仅承载着秋日的生机,更凝结了宿舍成员的同心协力与青春记忆。
活动伊始,特邀嘉宾武老师为同学们揭开了果实背后的自然奥秘与文化故事。她从《诗经・小雅》中关于橡树的描写切入,详细介绍了橡树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武老师特别强调,本次活动选在霜降节气举办颇具深意 —— 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不仅标志着季节的流转,更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此外,武老师引领大家辨识北京常见的松树品种,展示了校园里玉兰、栾树的果实,同学们皆收获颇丰。
活动前,武老师将“秋之图鉴”分发给众人——几张植物材料图片,详细标注了松果、槭果、麻栎的形态与生长习性,还展示了玉兰、松果、橡树的邮票。大家入场先“读秋”,认几眼,再动手,把图纸上的植物搬进自己的相框。
讲解结束后,许老师接过“接力棒”,细致入微地分享了果实相框的制作技巧与创作心得。同学们随即投入创作:先用蜡笔在相框背景绘上喜爱的色彩与图案,再将或从公园校园捡来或由老师提供的果实,按心中构想用胶水固定,最后在相框下方写下秋日格言警句。制作过程中,大家热烈地交流着想法,两位老师也不时上前指导,现场氛围既热闹又温馨。
制作现场,众人围桌而坐,手边是五彩斑斓的蜡笔与散落的秋果。有人轻绘背景,有人摆弄果实,低语与笑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木屑与蜡香。不一会儿,一幅幅秋色被稳稳封进框里,笑意也在每个人脸上悄悄定格。
活动尾声,同学们纷纷带着成品走上前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构思与心得,台下掌声不断。这场兼具知识与趣味的节气活动,不仅让大家收获了独一无二的果实相框,更在亲近自然、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霜降节气的独特韵味与秋日的美好。

此次活动以植物文化为纽带,将自然之美与宿舍温情深度融合,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更搭建了宿舍成员沟通协作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宿舍凝聚力与集体归属感,也为构建和谐向上的学院氛围注入了温暖力量。

附:同学们的收获和感想
参与果实相框制作活动,是一段温暖又治愈的美好经历。活动开始前,我在海淀校区捡拾了许多树叶,这一过程拉近了我与自然的距离,也让我领略到了法大秋天的美丽。活动中,老师讲解了许多植物知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橡树——它既美丽又实用。此外,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精美的果实。在制作果实相框的过程中,正是有了老师提供的果实,我的相框才更加完整。当把最后一颗小果实粘贴好时,看着这个凝聚着自己心意的作品,我心中满是欢喜。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拥有了一个独特的果实相框,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只要用心去创造、去感受,平凡的事物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感谢用心准备活动的老师及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2025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王殊雅
非常开心能在霜降这一天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感谢武老师讲述的精彩果实故事,也感谢许老师在制作相框时给予的帮助。活动中,我尝试将松果与浆果错落排列,精心制作了一个满载美好寓意、洋溢着秋天氛围的相框。在动手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自然的细节中竟藏着如此多的美妙,最终,我完成了一个主题为“将秋天握在手心”的小相框。这堂“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处处洋溢着小确幸。
——2025级翻译2班宿晓琪
在霜降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体验了用植物果实制作相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疗愈。它让我在枯荣交替间,深切感受到生命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力量。我的心,宛如那些静谧中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果实,满怀着对下一个轮回生长的期待。
——2025级翻译1班程铂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