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商学院“法商学术论坛”第六十三讲在海淀校区举行。本次论坛邀请的嘉宾是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崇实书院院长杨瑞龙,主题是《“十五五”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战略选择:分类推进的路径探索》,讲座由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主持。副校长于飞、商学院院长商文江致辞,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总结发言吸引了校内师生50多人热情参与和互动。

论坛主讲嘉宾杨瑞龙教授
刘志雄代为副校长于飞致辞。于飞期待这场高水平的学术分享既能让大家把握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向,更能启发大家思考如何以法治思维护航分类改革落地。同时也期待以此次讲座为纽带,深化我校与人大在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
商文江在致辞中对杨教授莅临法商学术论坛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杨教授的讲座内容与国家治理问题紧密相关,已经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商文江教授指出,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希望在座师生积极地向杨教授学习,同时也希望杨教授继续不断指导和支持商学院的学科建设。

商文江致辞
杨瑞龙的演讲内容凝聚着他几十年来的研究思考。他在开篇时就指出,当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路径。中国经济面临短期需求不足与长期增长动能弱化的双重压力,突破的关键在于以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性保障,以激活微观主体活力为核心任务。作为“两个毫不动摇”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如何成为市场主体?其改革成效直接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及中国特色改革道路探索能否成功。

法商学术论坛第63讲活动现场
杨瑞龙强调,国企改革是横贯中国40年的核心议题,改革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明确为“将国企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但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框架下,这一目标面临理论与实践双重挑战——宏观层面缺乏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明确标准,微观层面国企被赋予多种冲突性目标。

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总结发言
韩文生在总结中指出,杨瑞龙的讲座既是“思想盛宴”,也是“实践指南”,其分类改革理论不仅破解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世界性难题,更为“十五五”时期国企改革提供了清晰路径,同时也为商学院师生研究和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