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循迹校史润心魂徒步赋能启新程——中欧法学院师生共探校园心理疗愈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中欧法学院   11-14   阅读:
T AAA

为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将五育并举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营造积极健康、温暖包容的校园氛围,中欧法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正式启动2025年秋季校园心理文化节。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循迹校史・徒步赋心能”师生共探校园心理疗愈活动首期于11月1日顺利开展。在层林尽染的深秋时节,学院师生沿着精心设计的“法大文化地标路线”并肩漫步,将体育健身、校史浸润与心理疏导有机融合,让压力在脚步中释放,情感在对话中升温,法治精神在行走中传承。

清晨九时,活动在国际交流中心A座四楼正式启幕。辅导员李爽带领同学们开展正念呼吸练习,在一呼一吸间引导大家放松身心、专注当下,为这场兼具文化探索与心灵疗愈的徒步之旅奠定平和基调。首站抵达文渊阁孔子圣像前,2025级硕士生2班心理委员陈胤霖深情解读:“我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正是源于儒家‘厚德载物’‘明法慎行’‘格物致知’‘天下为公’的思想精髓。”随后,严俊皓、马英宸两位同学分享了对孔子思想的独到见解,李爽则从中国哲学视角深入阐释孔子的教育理念与人格魅力,让同学们眼中的先贤形象愈发立体鲜活,也让校训精神在思想碰撞中生根发芽。

[师生在孔子圣像前聆听讲解与分享]

秋叶簌簌作响,师生穿过风铃长廊,踏入法治广场。陈胤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广场两侧主题墙——《苏格拉底之死》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渊源与法治意涵,让每一位参与者在驻足凝视中感受法治精神的厚重力量。在此环节,李爽组织开展“积极经历分享会”,同学们敞开心扉诉说成长故事:严俊皓讲述救助流浪猫的温暖善举,马英宸分享冬奥志愿服务中的正向反馈,张世韬回顾攻克进阶滑雪技能的成就感,陈胤霖畅谈经济学学习从困惑到顿悟的坚持,孙绮珩分享带领戏剧社成长为高星社团的蜕变。“每一段经历都藏着向上的力量”,真挚的分享拉近了心灵距离,让积极心理的光芒照亮彼此。

[图同学们在法治广场合影]

徒步途中,师生依次驻足彭真、谢觉哉、钱端升等法学先驱的铜像前,聆听先辈们“以法报国”的峥嵘往事,在合影留念中定格对法治初心的敬仰。行至校训宝鼎前,李爽引导同学们卸下防备,坦诚倾诉学业压力与生活困惑。她耐心倾听每一份心声,用专业的视角给予中肯建议,用温暖的话语传递情感支持,为同学们注入直面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师生在谢觉哉铜像前驻足交流]

[同学们在钱端升铜像前合影]

途经法镜,师生驻足沉思;漫步银杏小径,共同寻访海子石。石面如镜,镌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篇章,铜制玫瑰静静伫立,既寄托着对诗人海子的深切缅怀,也为这场徒步之旅增添了哲思与浪漫。

活动最后一站,拓荒牛雕塑前暖意融融。李爽为同学们送上镌刻文渊阁、校训宝鼎等校园地标的纪念书签,推荐心理健康经典书籍与实用情绪调节方法,鼓励大家“在日常中关注心理状态,在需要时主动寻求支持,让心灵与学业同步成长”。

[同学们持纪念书签合影]

此次活动是中欧法学院心理工作站创新实践的生动延续,打破了传统心理辅导的时空局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探索巧妙融合。当师生并肩行走于校史地标之间,当先贤故事、校训精神化作春风细雨,不仅让压力在自然与陪伴中得到释放,更让法治信仰、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代际传递。正如参与同学所言:“这不仅是一次徒步,更是一堂行走的校史课、一场温暖的心灵疗愈。”

据悉,“循迹校史・徒步赋心能”心理疗愈活动分为两期有序推进,其中由2025级硕士生3班倾力承办的第二期活动,已于11月8日圆满落幕。中欧法学院将持续以创新形式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让校史文化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让“行走的力量”助力学子以更健康的心态、更坚定的信念奔赴人生新征程。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