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11月4日,法律学院与两高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设的实务课程“婚姻继承法律诊所”第一次课、第二次课分别在两高所与海淀校区开讲。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张荆、张莉联袂授课,以“沉浸式体验+深度研讨+模拟实践”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为学生带来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律师职业启蒙课。

课程第一讲在两高律师事务所实地授课,张荆从“办公环境”开启教学,指出“家事案件当事人多带焦虑,温馨的空间能缓解他们的情绪。”这段特殊的“空间解读”,让学生直观了解,婚姻家事律师不止要懂法律,更要懂共情。
参观律所办公环境后,互动分享环节拉近师生距离。同学们介绍各自本科背景、选法初心与职业规划,张荆针对性答疑;张莉则分享“非典型成长路”——从非法学背景到专业婚家律师的蜕变,为学生打开多元职业视角。

结合真实案例,张荆深入剖析婚家律师的“两难”,如何在维护当事人权益时,避开情感裹挟与伦理困境?她分享了实用技巧,更强调“婚姻家事律师是带着情感的技术活,法律功底是基础,人生智慧与共情力才是核心。”
11月4日的第二次课程在学校教室进行,聚焦“律所制度与婚家律师职业伦理”。张荆以“为何婚家律师是最不像律师的律师”为引,分析了婚家业务四大特性:高度人身性(涉家庭隐私)、非零和博弈(求和谐结局)、客户情绪波动大(易非理性)、社会责任重(关未成年人利益),让学生秒懂这一领域的特殊性。
接下来,张荆阐释了婚家律师职业伦理的四大核心支柱,引导学生思考“同理心与职业耗竭”的平衡。案例研讨中,围绕“情绪化母亲争抚养权”“儿子代母理财的职业边界”“隐私证据法庭策略”等场景,同学们展开辩论推演,在思想碰撞中筑牢专业底线。

张莉则分享了一系列“实务干货”,包括律所类型、实习律师晋升路径、转所流程与执业规范;并以离婚财产纠纷为例,还原婚家律师工作全流程。理论落地实践,分组模拟接待咨询时,同学们主动核实案情、梳理财产线索、安抚“当事人”情绪,真切体会到“法律专业”与“情感关怀”的双重要求。课程尾声,张莉耐心解答学生疑问。
两堂诊所课,从律所到校园,从体验到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婚姻继承法律实务知识,更了解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纠纷的“温暖工具”;律师职业不是遥远的想象,而是可触可及的“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