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的发型、爱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一咧嘴就绽开宛如孩童般的笑容,眼前的黄彦钦很难让人把他跟“大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创业先锋”之类的称呼联系起来。奇妙的是,童心与责任心这两个貌似不搭边的概念,在这个大男孩身上得到了巧妙且完美的融合。
提到创业的初衷,黄彦钦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本来旧书摊的书就是从学生群体来的啊。”他回忆起从前购买二手书的经历:旧书的印刷体字迹不少被前一位主人涂画得已经难以辨认,而且摊主还懒得理会学生党的讨价还价。本来教辅书之类就是大学生群体自己使用后淘汰下来的,需要的也是同专业的师弟师妹;如果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让学生之间直接进行交流,省却“卖给摊贩——从摊贩手中购进”的过程,不是既节省下时间精力,又给买卖双方提供了更大的议价空间吗?这个颇为新潮的点子在师兄师姐眼中或许还稍显稚嫩,却让几个小伙伴眼前一亮。一群有梦想有激情的青年学生聚集在一起,很快一个名为“小二叔”的精干团队就搭建成型。
借着北京市大学生创业项目即将开展申报工作的东风,“小二叔”们开始了第一次尝试。遗憾的是,缺乏行家里手的指导,光凭一股热情和冲劲和前期几个月方向不够明确的努力,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初战失利的黄彦钦并没有丧气,而是带着小团队冲刺接下来一学期的国家级创业项目。可这时,他掉进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有的朋友忙于自己的学习或考研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参与项目,而新加入团队的朋友还不熟悉情况没办法帮上更多的忙。交接之际,黄彦钦形容起来就是“瞎忙”。既要做市场调研,又要写策划书,还要进行数据分析;青黄不接的时候他只能迎难而上,担下大部分的任务。一咬牙挺下来,项目渐渐柳暗花明乃至成功通过上学期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答辩,如今黄彦钦回忆备战的过程,除了辛苦,还觉得有点好玩。
一边念法学一边念北大国发经济学的双学位还一边做创业项目,辛苦很好理解,哪里来的好玩呢?黄彦钦爽朗地笑开了。当时为了长期的发展,需要搭建宣传的平台。小二书团队四处寻找合适的技术支援。市场上的公司一出价就是十几万,远远超出了一群象牙塔里大学生的支付水平;一群文科生联系其他学校做APP的学生,也是几经周折。通过朋友圈的求助好歹联系到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技术支持,对方的出价幸好在团队预算范围之内,但相应的技术水平也着实有限。那个时候提供技术的朋友何嘉轩也是在读的学生,还没有掌握诸如做成即时聊天之类效果的能力,遇到瓶颈时也不客气,有几次直接就给他打电话“彦钦啊,我得买几本书琢磨技术,你给我从网上邮寄过来吧。”小二书财力有限,技术能力也有限,两方相互“嫌弃”,却奇迹般的一直合作到现在。技术团队的人到黄彦钦的故乡——四川游玩时,黄彦钦全程导游;等到黄彦钦假期有暇,也会受到来自对方的邀约。何嘉轩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路上,始终有黄彦钦的鼓励;“小二书”的平台搭建,何嘉轩考虑“小二叔”们经费有限选择默默给予优惠,聊天时偶尔的吐槽让黄彦钦觉得又温暖又好玩。
有身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互打气,有远方服务器端的技术遥遥支持,黄彦钦的创业之路动力满满。只是当澎湃的创业理想真的要面向社会,有时黄彦钦还是会有点沮丧。国创的支持资金不足以同时提供微信公众平台和网页的升级,为了筹措经费黄彦钦还特意组织了一次贩卖正装的活动。跑到各大卖场和商店进行谈判,因为不清楚行情,提出的价码让店家报以不屑;想尽主意费劲唇舌压低价格,谈判的过程更是受尽老板的白眼。花了好大的力气终于谈妥了价格,拖着一身疲惫赶上回法大的地铁。在拥挤的人潮中纵目远望,两岸人家的灯光让随着车身难以站稳的黄彦钦瞬间有点恍惚,生出终日疲累却不知道前路在哪里的迷茫。这样的经历说起来只是短短几句,但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经费的紧张,随着“小二叔”们各种渠道的努力,慢慢得到缓解;对核心产品——应用软件“小二书”的完善和优化,才是黄彦钦一直萦绕心头的关键问题。
产品的质量有好友何嘉轩把关,对“小二书”APP的性能,黄彦钦并不担心;尽力美化界面、给用户更棒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客户黏性和忠诚度,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定期组织团队的小伙伴进行内测。每每嘉轩通知他最新增进了什么功能,黄彦钦收到之后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召集大家晚上21:20以后到法渊阁或是学生活动中心进行内部测试。连上无线、更新到最新款软件,轮番尝试功能,再一起讨论各自对使用的感受。大家一次次点击各个图标,一段段往群里发自己的感想,黄彦钦就一遍遍整理这些意见反馈给何嘉轩。内测了那么多次,产品几乎成熟了,大家就“鸡蛋里面挑骨头”,盯到各个细节寻找还可以精益求精之处。界面的颜色太亮的话会伤害用户的眼睛,过暗又让人看着觉得不舒服,没关系,每次调一点点,直到“小二叔”们都觉得这个颜色可以,背景色的选择才算过关;即时通讯的界面买方和卖方发出的句子难以区分,有组员提出最好能像微信一样让各自的文字从界面的左右两边弹出,还有的认为不如再做突破,用其他办法以示不同。当大家的意见出现分歧时,黄彦钦就认认真真地全都记下来再提交何嘉轩,请他一个个从技术层面给出方案再讨论接下来的可行性。
在学校里倒还好,平时一召集大家都会积极地聚齐,考试周也愿意尽量腾出时间;放暑假时,人是休息了,项目还在实施中。这时线上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每每是提前两三天便约好了时间,某日晚上几点开始内测。精确到分钟后,时间一到,黄彦钦便在群里抛出想法“咱们先试试看书友界面吧。”很快,分布在祖国各个地方的“小二叔”们纷纷往群里发回信息“我觉得这次感受很棒呀!”“我刚才第一次不好用,第二次就没问题了,看来还是要稳定一下产品的性能呢。”调试得差不多了,再转下一个界面。每一次线上的交流,微信聊天的界面都是唰唰唰地跳出记录,黄彦钦没法一边调试,一边分析,一边整理,就在每次结束后再做个系统的回顾。虽然没有面对面交流那么方便快捷,但相比在学校时,他们的测试更加频繁。一是假期里难得大家都有时间同时上网测试,再就是空闲时间,大家可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项目上,推动共同的项目更快更好地成长。
“小二书”的使用越来越方便稳定,项目一点点成型,最初的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于黄彦钦而言,这真的是个非常奇妙和有趣的过程。撇开履历上又多了一行相当漂亮的介绍,他还认识了很多既充满活力又满是真诚的新朋友,经历了或许不是为了项目不可能去尝试的事情,体悟到也许这个年龄段很少有人会有同感的道理。从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玩一玩”的青涩大二学生,到现在很多师弟师妹眼中闪闪发光的干练大四兄长,“小二书”项目的开花茁壮,伴随了黄彦钦个人的成长。“这真的是很棒的体验。”总结这一路,黄彦钦说完这一句,又绽开了标志性的孩童一般的笑容。
有这样的一个既有童心又有责任心的队长,有这样一群为着共同理想从不止步的“小二叔”,“小二书”项目的成功,也是在所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