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肃静!现在宣读法庭纪律……”2023年10月31日,随着“书记员”清晰有力的法庭纪律宣读声响起,第一百期“青少年法治课堂”——“拒绝校园暴力,青春向阳生长”在北师大昌平附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的13名本科生各司其职,为现场的一百五十余名中学生高度还原了严肃有序的庭审现场。
“青少年法治课堂”是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探索建立的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实践项目,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致力于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该项目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助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法治教育。
从2014年9月开始,“青少年法治课堂”已经连续开展10年,共举办100期,累计覆盖中小学20余所,服务中小学生16000余人次,参与志愿者近500名。
“青少年法治课堂”注重对中小学生法律意识的启蒙,侧重于青少年法治综合素养的发展,强调法治文化的宣讲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为更好探索促进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衔接贯通,“青少年法治课堂”的志愿者们与合作学校老师积极研讨,了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大纲相关话题,如: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维权路径等,将普法方向转变为培养青少年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以达到“送法律进思政课”的良好效果。
在第五十七期课堂上,志愿者汤雨薇以“作弊违法”为主题层层递进,不仅详细地讲解了在法律上作弊的后果,也引导同学们要尊重规则、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第六十八期的志愿者夏浩然以校规校纪等身边的“规矩”为切入点,为小汤山中学的同学们引出了关于法的基本知识;第八十七期的志愿者张禾汀通过真实生活情景的举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带来了一堂围绕“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启蒙课,教会同学们规范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一名前锋小学的小学生在课后这样说到,“大哥哥大姐姐们讲的法律小案例有趣又好懂,以后我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大学生!”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便在这样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堂中被串联起来,让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需要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共进,“青少年法治课堂”的志愿者们努力将各种形式新颖的法治教育方式引入中小学课堂,不断激发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沉浸式模拟法庭表演、体验式情景剧演绎、中小学生版“今日说法”等纷纷登场,法治宣讲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第九十三期“青少年法治课堂”联合北师大昌平附属学校,将同学们纳入演员团队,利于课余时间将“火锅店用餐以致食物中毒”的生活情景录制成案件还原视频,在法庭审理前播放。作为演员,同学们通过沉浸式演出、体验,不仅清晰地知道了面对侵权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而且切身感受到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法律意识在运用法律的实践中逐渐增强。2020年起,“青少年法治课堂”以法大的丰厚法学资源为依托,以互联网思维尝试智慧普法,启动线上“云普法”。跨越数千公里,普法窗口向浙江、黑龙江、新疆等多个省份的中小学打开。志愿者们利用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采用讨论区实时互动、投票抢答、在线答疑等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普法同质等效。丰富多样的形式为法律知识的传播插上一对翅膀,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普法宣传落到实处。
“青少年法治课堂”一方面坚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推动优质法治教育供给给青少年,促进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作为志愿者的大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普法实践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法治信仰。“感谢法治课堂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这是最常听到的志愿者的声音。“看到孩子们对法律知识渴望的眼神,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法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也会循着现在的道路,努力做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的传播者。”志愿者谢君陶曾这样说。厚植法治精神,让法治信仰薪火相传,是“青少年法治课堂”志愿者们坚持的初心。在“输血”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成为了宣传践行法治精神的“广播员”,他们正播撒着一颗颗法治“种子”,推动着法治教育在大中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回望百期实践凝练,“十年画卷”已徐徐铺陈开来。在今年两会上,我校校长马怀德提出,“在肯定近几年来大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大中小学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少年法治课堂”将始终紧扣“大中小学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坚定不移坚持“服务法治建设”初心,提高理论水平、锤炼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法大青年“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殷切嘱托,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全面依法治国承担青年责任,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