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中欧法学院努力发挥“国内-海外联合培养”的优势,担当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使命,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与欧洲法律学术、文化交流的坚固桥梁。此次推出“赴欧行记”系列栏目,源于中欧法学院双硕士研究生丰富多彩的欧洲求学之旅。他们深入欧洲,沉浸于国际法的专业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们以敏锐的视角捕捉欧洲的点滴,将自己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化作一篇篇生动的记录。这些分享饱含着学子们真实的感悟与深刻的体验。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让更多人了解中欧法学院学子的欧洲之行,感受他们在留学道路上矢志刻苦学习的人文风范、勇对困境昂扬的精神面貌、奋力创新创造的坚定步伐,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了解欧洲学习生活以及中欧法学院办学成果的窗口。
金诺子,中欧法学院2023级双硕士,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

知识的海洋:在汉堡大学的学习之旅
作为中欧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这一独特的培养计划——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欧盟法。这不仅是一段学术旅程,更是一场跨文化的碰撞,使我得以立足于全球视角,深入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运行逻辑。
初到德国汉堡,海风轻拂,港口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踏入汉堡大学的校门,正式开启欧盟法学习。在这里,我沉浸在国际化的法律课堂之中,研读欧盟法的核心理论、分析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欧盟内部市场规则、竞争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多个领域。
在欧盟法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欧洲联盟运作条约》(TFEU)和《欧洲联盟条约》(TEU)的核心条款,尤其是在自由流通原则、竞争规则适用以及欧盟法院判例的研究方面收获颇丰。这些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欧盟法律体系的理论框架,更让我理解到法律的实践价值——它不仅是书本上的条文,更是协调成员国利益、促进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工具。
在破产法领域,我深入研究了欧盟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包括《欧盟破产条例》(EIR)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并比较了不同成员国的破产制度。这些研究使我认识到,欧盟不仅通过法律保障市场秩序,也寻求在司法合作中平衡成员国之间的法律差异,推动跨境司法协同。
此外,论文写作课程也让我受益匪浅。教授向我们传授了论文写作的技巧——从论点构建到论证逻辑,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法律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训练不仅提升了我的法律分析能力,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汉堡大学组织的各类学术与文化活动,尤其是汉堡大学学生会组织的“英语咖啡”活动。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与他们探讨不同的文化,分享彼此的见解。国际化的交流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也拓宽了我的全球视野。汉堡大学还组织了一场游轮落日活动。当游轮缓缓驶出港口,晚霞洒落在易北河上,我与同学们畅谈学术与人生。这半年的经历仿佛都浓缩在这片金色的海面之上,让我更加珍惜这段时光。
在欧洲行走:法律与历史的交汇
除了紧张充实的学习,我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踏足欧洲大陆,感受不同国家的法律传统和文化底蕴。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在欧洲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这三个场所了。
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是我此行最重要的一站。作为国际法的象征,这座法院不仅承载着世界法治的理念,更记录着无数关于和平与正义的判决。当我站在这座宏伟的建筑前,回顾那些影响深远的案例时,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自1945年成立以来,国际法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它不仅是国际争端解决的核心机构,更是推动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里,许多著名的案件得到了审理,包括领土争端、战争罪行以及人权保护等多个领域。国际法院的每一项裁决,都象征着国际社会朝着公正与和平迈进的步伐。站在和平宫门口,我深切体会到:国际法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这里转化为维护公平正义的现实力量,赋予全球社会法律与道义支撑的力量。

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我不仅欣赏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珍品,还领略了历史与文化如何影响法学的发展。在卢浮宫的古代文明展厅,我驻足于汉谟拉比法典前,凝视着那块刻满古老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它见证了人类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公元前18世纪由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是人类最早的法律文献之一,包括了对社会秩序、财产权利、商业契约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规定,是西方法律传统的奠基石之一。站在这块石碑前,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仅是规则的制定,也是社会秩序的体现,更是文明的根基。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则让我对欧盟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这里,政策的制定不仅关乎法律条文的推敲,更涉及各成员国之间复杂的博弈。欧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其初衷是通过经济合作避免战争,并推动欧洲一体化。如今,欧盟已发展为一个包括27个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联盟。欧盟主要机构有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等。在欧盟总部,我有幸参观了欧盟议会厅,看到书本上关于欧盟决策机制的知识此刻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这里的讨论与决策不仅关乎法律条文的细节,也涉及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和政治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自然的馈赠:瑞士的雪山与北欧的风光
如果说欧洲的法律体系给了我思想上的冲击,那么瑞士的自然风光则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宁静。站在阿尔卑斯山巅,俯瞰连绵的群山与湛蓝的湖泊,我感受到世界的辽阔与广袤。此外,我还探访了丹麦、奥地利和捷克。在丹麦,我沉浸在北欧童话般的氛围中;在奥地利,我聆听着维也纳的古典乐章;在捷克,我漫步于布拉格的鹅卵石街道,仿佛穿越回中古世纪。这些国家的文化和风景让我对欧洲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法律体系,而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收获与展望
这半年的汉堡学习,不仅让我在法律知识上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方面受益匪浅。我对欧盟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法律文本的浅层理解,而是深入到了其制度、历史和文化之中。我看到了一种不断演进的法律体系,以及一个在多元文化和利益冲突中寻求平衡的政治实体。
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深耕欧盟法的信念。作为一名中欧法学院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法律人的责任,更怀揣着留学报国的初心。未来,我希望能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践之中,为助力中欧法律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