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2010年3月,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法大新闻网联合设置专题栏目,启动“求职经验谈——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为此法大新闻网今年继续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在今年推出第三季求职经验谈,希望以此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求职经验谈》,顾名思义,本专题收录的都是今年已经成功找到工作的同学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坎坷或许你正在经历,他们曾经的迷茫、犹豫或许你也深有体会。然而,要始终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的方法,坚持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充分的准备,最终总会获得你想要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获得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精神洗礼。
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验之谈,能有效激励全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观念、坚定报国志向、激励进取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我们惟愿:“他们的成功成为我们的动力”。交流经验,分享感悟,让每一个法大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在这条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深夜12点,仍在修改竞标项目的方案书。
这是跟进这个项目的第十五天,也是正式签下工作作为实习生入职的第十五天。好像一切都来得很突然,突然就签下了这家号称全球25强的公关公司,突然就成了一个既要懂设计又要懂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实习生,突然就成了一个项目团队中的核心一员。
如果不是辅导员让我总结一下找工作的经验,我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才会慢慢来回想这九个多月的时光——有过纠结,有过郁闷,想过放弃,想过逃避,坚持选择,最终收获平静与安心的时光。
9个月前,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托业和GMAT,只是单纯地想让简历上的数字可以漂亮一点。975和700+的结果,让我信心满满,幻想着自己可以像所有成功的“大牛”,早早拿到offer,然后给师弟师妹们分享找工作经验。
8个月前,开始正儿八经地投简历、网申、准备面试。那时候满心欢喜觉得自己前期准备已经够充分,只要给我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会让别人看到我一直以来的努力。
7个月前,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面试——宝洁的MKT,诚惶诚恐,针对宝洁八大问,准备了中英文版的回答,每个回答准备了几个例子,结果终面就败了,别人理由很简单,你很优秀,但是不适合。有点挫败,可是努力继续,相信还有更好的在后面。
6个月前,每天从昌平跑市里听宣讲会,只为可以现场投简历增加取得面试的机会,去考各种笔试,准备面试。然后是天天刷邮箱,期待会有一封以“Congratulation”开头的邮件;天天看电话,期待会等到陌生的号码。再然后是在各求职论坛上看到别人在热烈讨论哪家500强的企业笔试题目怎么变态,面试考官怎么严肃,而自己有时候却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
5个月前,开始放平自己的心态,不只投一些知名的大公司,也去考虑一些国内的公司,告诉自己title都是给别人听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和发展平台。
4个月前,看着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拿到offer,开始筹谋着明年的毕业旅行应该去哪,而自己却还是胶着不前,开始屏蔽掉外界所有的信息,断绝与同学、朋友的联系,每天都低着头走路,害怕别人会认出自己,然后问自己有了去向没有。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那些又瘪又丑被人家挑剩下都不要的橙子,连自己都嫌弃自己。
3个月前,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爱胡思乱想,开始设想一些不着调的事,比如说自己所喜爱的Marketing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比如说我是不是该妥协听爸爸妈妈的话,去过一种20岁就看到80岁的生活,比如说如果最后我什么都没有,我是不是应该像外国小孩那样给自己一个美其名曰“体验生活”的gap year?迷茫,郁闷,纠结。
2个月前,过了一个并不愉快的新年。然后告诉自己重新开始,整装待发,面对新一轮的挑战。然后,奇迹发生了。机会一个接着一个地来。我从不敢想象的奥美让我去实习,全球25强的一个上市公关公司让我去参加终面,然后要跟我签三方。
1个月前及1个月后的现在,我已经投入了现实的工作实习中,没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多的是对如何可以做好一份工作的考虑。
我不再纠结我有没有选错了,因为谁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选择之所以是选择,那是因为它有50%是对的,也有50%是错的,如果一个选择100%正确,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答案。我能做的不过是选定一个之后,努力让那50%往对的那一边增多。
我就是喜欢工作中那种可以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觉。每一天都会学到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我终于明白到那句话的真正意义——选择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选择的。
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资格去传授一些所谓的“求职经验”,因为自己一路上磕磕碰碰,并不顺利。转念一想,哪怕只是一些闲言碎语,如果可以给同是在找工作路上奋斗的同学一点微弱的鼓励,那也值得了。
如果要把这长长九个月的时间做一个条分缕析的总结,我想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不是大四才开始的事
大二下学年参加了香港的BIP项目,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隐约察觉到自己是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的,虽然目标并不明朗,但起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为了验证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企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大二的暑假就开始最初级的“海投”——寻找一份实习生的工作。实习,其实就是你踏入社会的练兵场。实习的重要性,对于明确自己是要找工作的同学来说,我就不必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一定要珍惜实习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说如何有重点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何学会问问题,从你的“leader” 的回答中捕获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哪怕只是简单的邮件抄送,里面也涉及到很多职场的礼仪。实习可以让你开始有意识的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学生到职场人,从学院式思维到实际灵活的办事方法,都可以让你实现改变。
我记得自己当初大三的实习是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市场部,完全陌生的环境,跟自己的专业完全不搭,每天3个小时奔波在路上,而且当时还要兼顾学年论文等学习上的事情。即便这样,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写一篇实习的日记,每天总结一点新学到的东西。3个月之后,我感觉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我更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也开始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实习后的我,从一个空想主义者,变成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2)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最重要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变得极度虚荣。比如说非500强企业不去,比如说非宝洁的MKT不去。这些“比如”累积起来的结果是,工作“title”本身比自己想要做什么变得更重要。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个很浮躁的阶段,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浮躁。一路走下来,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工作都是一样的,不管你的title是如宝洁市场部所能给予的那样高级,还是很时兴的“管理培训生”,抑或是很让你有想象空间的“区域主管”,归根结底,工作都是一种管理,对自己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对事物的管理,对人际关系的管理。没有哪一种工作在最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你从琐碎事情做起,没有哪一种工作在最开始就能让你运筹帷幄挥斥方遒。所以你的title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做的是不是你想做,而且你能做好的。要注意职业技能的迁移性,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会让你积累很多日后进一步发展和晋升的工作技能,如果你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对数字产生兴趣,那就不要为了一些世俗的眼光,去选择一份众人眼中的“好工作”——银行,那很好,却并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两三年后再发现其实你无法继续这份工作,你想转另一个行业,那你实际上已经浪费了两三年宝贵的时光,因为相比起那些根据自己实际喜好与能力选择工作的同学来说,他们的两年工作时间积累的是宝贵的工作经验,下一个阶段,他们就会晋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而你的转行,是完全从零开始涉足一个新的行业,之前所积累的技能不能实现转移。
当然,人生永远不会太迟。不是说选错了,就无法回头。这里我只是以自己切身经验告诉大家,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虚荣,就让自己选错方向。虽然说未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长出来的,但是我仍希望大家可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3)不要因为找工作,丢掉一个人的修养
找工作,其实可以检视一个人很多的坏习惯,也可以培养一个人很多的好习惯。虽然有时候也会等通知等得好着急,但是我也不曾到各种论坛上发各种言辞激烈的帖子;虽然有时候也会埋怨为什么明明连下一轮的面试都开始了,却连拒信也没有,但是还是会平心静气地敲下一封封言辞诚恳的感谢信,毕竟别人花时间看了你的简历,为你组织了面试,谁也不容易;虽然有时候修改简历已经变得麻木,但是面对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还是会根据职位需求一点点去改,而且有针对性的求职信是每次必写的,因为我知道,发出去的简历就是你的一张脸,爱护好它,让它展现最好的一面,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找工作让我变得越发关注细节,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修养。有一个高级经理面试我的时候就曾说,初面看的是能不能与职位匹配,中面看的是能力是否相符,而终面看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不是每一份投出去的简历都会有回报,也不是每一次面试的机会都会带给你offer, 但是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应该用终面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毕竟,找工作再急迫,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找工作,而丢掉一个人的修养。
(4)时刻保持总结的好习惯,会让你的道路越来越清晰
对于每一次的工作机会,只要通过简历的筛选,进入面试的环节,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写总结,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做的不足尚待改进的地方。因为这个习惯的保持,我越来越清晰自己真正的职业定位是什么。从最开始的市场营销,到现在的PR Consulting,如果不是每次总结过后对自己的修正,我想自己现在仍在求职的路上摸爬滚打。常常跟自己做“头脑风暴”,像一个手术医生对自己做“外科手术式”的剖析,你会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也会更清楚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5)相信自己,也相信“天道酬勤”
关于最后这一点,我现在也不能说自己百分之百做到。找工作不只是体力活,也很磨练你的心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然后才是自我的重建。到现在为止,看着手边的项目方案书,想着presentation时要用的PPT,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什么也不会。可能不只是找工作的同学,即便是出国读书,继续深造,抑或是考公务员的同学,也会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也说不出什么很励志的话来舒缓这种在每个年轻人心中都必须经历过的“纠结”和“不安”。毕竟很多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再多的安慰或是经验总结,在自己眼中,也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我只想用找工作的时候一直激励自己的一段话来结束我这个并不成功的求职者的所谓“经验总结”:
上帝点头,是因为答应给你好的;
上帝摇头,那是因为想给你更好的。
付出了并不一定有回报,但你不付出,那你一定什么也得不到。
【点评】刘嘉怡是一个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的人,她不拘泥于专业,不拘泥于校园、不拘泥于自己原来的世界,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发现自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并付诸于行动,在行动中改进自己、调整自己,超越自己,她的求职经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芳)
(编辑 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