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学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条学术道路都有独特的风景,
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初衷,却有着同样的热爱与专注,同样的诚恳与坚持,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真实与亲历,洗尽铅华与浮华,
让每个人的闪光点都熠熠生辉,不为成功的复制,
只为那一份孜孜以求,倾力而为。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首批入选者。
他说——
治学虽难,但只要对自己的事业心存敬畏与热爱,那么,便能享受治学之路上的一切,包括孤独、清贫与挫折。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治学之路,一路走来,并非坦途,颇多感慨。几年前,我在一本译著的译后记中写下的一句话,也许最能总结自己的心得:回顾10多年自己走过的路,我的心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澄净:我爱过,痛过;信仰过,失落过;流浪过,停泊过;奋斗过,颓废过;写过,译过——如此人生,在我看来,足矣。
真正的学者不在于提出洞见,而在于留念真理。
我从未为自己设置过“高大上”的目标,我认为,快乐、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我的目标。黑格尔说的好:万古长存的山岭并不胜过转瞬即逝的玫瑰。在我看来,这句的启示是: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永垂青史的伟人;其实,对于人生而言,只要我们过得充实,过得真实,有事业、有健康、有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伟大和高贵的。所以,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并不是成为一个所谓成功的人,而是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
个人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比较法、文化财产法等,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工作; 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察员、英国阿伯丁大学国际私法研究所研究员、韩国首尔大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赴荷兰、美国、韩国、英国等二十余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研究,出版中英文专著三部、译著三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等国际一流法学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等国内权威及核心法学刊物上发表中文学术论文、译文及评论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文物局等多项研究课题;曾获第五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成果展示
专著类:
中文专著
1.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中国国际私法(英文版)》(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China),法律出版社 2010年7月版;
3. 《不当得利的国际私法问题》,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译著类:
1. 《法律选择与涉外司法》([美]弗里德里希·荣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怎能如此富有?》([英]G.A.柯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类:
(A) 英文学术论文:
1. Two Steps Forward, One Step Back: A Commentary o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ct of China, Hong Kong Law Journal, Vol. 43:2 (2013) (SSCI Listed);
2. Protracted War: 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China, in The 1970 Convention: New Challenges, Mexic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2013);
3. National Approaches to Surrogac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urrogacy Arrangements”, Hart Publishing Ltd (2013);
4. Reshaping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China: The Statutory Reform of Tort Conflicts,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Vol. 5:1(2012)(SSCI Listed);
5. An Imperfect Improvement: The New Conflict of Laws Ac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Vol. 60:4(2011)(SSCI Listed);
6. China’s Codification of Conflicts Law: Latest Efforts, Seoul Law Journal, Vol. 51, No. 3 (2010);
7. An Overview of Chinese Family Law: A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 New Asian Forum, Vol.3, (2010);
8. Choice of Law in Tort: A Chinese Approach,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 Vol. 4, Issue 4, (2009);
9. A Tiger without Teeth: The Antitrus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ian-Pacific Law & Policy Journal, Vol. 10:1(2008);
10. Ordre public in China’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 53:3(2005)(SSCI Listed).
(B) 中文学术论文
11. “传承历史、映照未来——评《戴西、莫里斯和考林斯论冲突法》第14修订版”,载《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1期;
12. “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外籍伤亡乘客的赔偿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11年第6期;
13. “效率违约”的比较法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1期;
14.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问题——以国际私法与比较法为视角”,载《武大国际法评论》第12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 “冲突法之谜的经济分析”,载《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8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 “公共秩序保留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法哲学语境下的思考”,载《民商法论丛》第39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7. “公共秩序保留在美国的适用——兼论对我国的借鉴”,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8. “英美债法的第三支柱——返还请求权法探析”,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3期;
19. “识别对象的再认识”,载《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6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 “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规则”,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