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正文

【法制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五个关键词

来源:法制日报法学院  □ 李爱君   11-8   阅读:
T AAA

□ 李爱君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渗透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尤其对我们政法大学从事法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它确立了一个教育的目标、一个法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一:坚持依法治国 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

依法治国贯穿报告的始终,并体现出新思想、新判断、新提法、新举措。为实现“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部分中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了“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体现在了“依法立法”。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首先是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法治教育,包括法治的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中国政法大学是以法学教育为核心的高等院校,法学是我校的一流学科,在法学的一流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应如何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形成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未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报告当中提到,国家强就是青年强,要想青年强,就需要让我们的青年不仅具有知识素养、文化素养,更需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青年时期恰恰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因此高等院校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更要肩负起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的责任。

关键词三:创新型国家

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就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教育,教育要围绕着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去进行。怎样实现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我们从学科建设入手。学科建设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学科建设要开放思想,大胆尝试。学科建设无外乎从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观念去解放思想,不要墨守陈规,也不要循规蹈矩。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符合我们的教学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就大胆地开设新学科。比如报告当中重点提到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一些具体方面是需要创新型专业人才的类型,所以学科的建设要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来进行设置专业。

关键词四:金融

这也是与我的学科紧密相关的部分,在金融方面,报告当中提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的金融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构建双支柱的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一个框架。为什么这里提到提高金融融资的比重呢?实际上直接融资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市场经济主体成本最低,但是我国目前主要是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不但对商业主体的成本高,而且我国目前的信用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社会的商业主体的融资需要。另外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多层次意味着我们目前的资本市场的层次覆盖面是不均衡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质上金融和制度紧密相关,要实现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没有制度的支撑难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开展金融法治的建设。

另外,在金融领域里面提出了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双支柱包括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原有我们经常提到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报告当中重点提到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即未来在整个宏观调控当中货币政策要起到一个关键性作用。还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近期的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出现了恶性事件,并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前不久,国家成立了金融安全委员会,在原有一行三会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协调机制。金融安全委员会就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体现,其首要目标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想真正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金融发展目标,人才是关键。在金融法的教学中一定要适应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培养适合未来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法治人才。

关键词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报告中明确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提出了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具体举措。第一,教育公平;第二,区域范围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第三,深化产教融合。此举措能够充分发挥理论服务于实践,科研有效转化;第四,支持社会力量办教育,此项举措能够调动社会资源为优先发展教育贡献力量;第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此论述阐述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辩证关系。教师没有师德和高素质是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的,只有教师具有高的品德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

编辑 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