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赵文胜:感恩母校深植法律信仰 立足本职弘扬法治情怀

来源:新闻中心  88级法律系校友 西城检察院 赵文胜   发布时间:2019-05-0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我是88级法律系的赵文胜,回到母校,分享体会,非常荣幸,同时作为优秀校友代表深感不安。但是作为在昌平校区第二届入学,第一届从昌平毕业的学生,毕业已经27年了,这27年来,一直深怀对昌平校区的深厚情感,一直不敢忘记学校给与的谆谆教诲,一直感恩母校深植于我内心,融入于我血液的法律信仰,还是有很多话想向母校说。下面分三个部分汇报。

一、感恩母校,培育法律信仰

1988年的昌平校区,还是一片大工地,很多同学都从西侧的工地上拿长条的大板子放到床上做书架;每天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去教学楼、阶梯教室上课;下课后飞快的跑到唯一的食堂排长长的队打饭,那时的学校条件是简陋的,硬件设施更是比不上后来对面的石油大学。但是,作为法大人自豪于,母校的可贵不在于硬件设施,而在于初建、不大的校园里有济济名师,有恩师们传授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树立法律信仰的谆谆教导,有对公平正义用心维护的赤子初心,有凝聚的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这些,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最宝贵财富。四年间,我经历了学校的建设、逐步完善,毕业27年间,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成就。学校的一草一木,我都怀有深厚的感情。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不仅是对在校师生,也是对我们这些法大的毕业生、在司法机关工作的法律人的鼓舞和激励。

北京司法系统,有各法律院校的毕业生,法大学生以务实、勤勉、踏实闻名,我们的严谨作风,我们的法律情怀,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和支持。

二、扎根基层,坚持学习,踏实努力,不断成长。

199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基层检察院,27年过去, 同时来院的本科毕业生已经陆续早早离开,而我,还在基层检察院保持着经常加班,阅卷、审批案子、制作报告、法律文书;总结、提炼工作规律;学习、调研,写作,在坚守中,从书记员、检察官、业务部门负责人、政治处主任、成长为一名管理刑事检察队伍,首都功能核心区分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副检察长。

基层司法机关,大部分工作都是平凡的,很多时候甚至是琐碎繁杂的案头小事,但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办理小事中,更能体现我们的法律功底真功夫,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定力,需要发乎内心的责任感,需要以身作则的担当。小事,就是大年初一直到深夜,在办公室一页一页审查扫黑除恶案卷,剥丝抽茧,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小事,就是为了一个证据,一个定性,亲自主持分管部门检察官联席会,在法律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小事,就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与森林公安密切合作,连续二年查获建国以来最大的收购、出售象牙制品案;小事,就是面对学习钻研不够的同事、以及公安小师弟,严格要求,毫不客气,却为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发自内心的欣喜。正是在这些平凡小事的积累中,培养了耐住寂寞的平常心、磨炼和雕琢了作风和意志品质,丰厚了业务能力和理论功底,锤炼出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用一言一行,影响带动了身边人、身边事。我想如果我们都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汇集成推动国家法制建设良性发展的大事。

三、立足本职,将讲政治融于坚守法律信仰,在实践中弘扬法治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我觉得正确的法治理论、学校给我们树立的法律信仰都是指导我们司法实践的遵循。

走出校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面对庞杂的工作、如山的案卷、经常性的加班,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罪与非罪的争议、考验,当事人的误解,甚至舆情炒作所受的委屈,还有与其他职业同学收入的差距,甚至还有诱惑和围猎,每一名法律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扰。支撑我们克服这些困难的勇气和动力,就是最初的法律信仰,就是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就是“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重托。

我在北京西城工作,作为离红墙最近的基层检察机关,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更多的付出、更高的工作标准。我要求自己并与我的分管部门共勉,处理好讲政治与重法律的关系,就是把讲政治融于检察业务,坚守法律底线,严格审查证据,严格诉讼程序、准确适用法律,带领队伍努力依法处理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温度,体现政治、法律、情理和社会公理。

自己一直能够担当作为,工作中困难问题、关键环节亲力亲为,尤其是员额制改革以来,带头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引导侦查取证,就疑难问题与公安机关研究论证,提出明确具体的取证意见。昼夜加班阅卷,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对于有疑问的鉴定结论商情技术人员共同到现场复核证据,引领示范,打造精英检察官队伍。

得益于母校树立的坚实基础,自己一步步成长。希望在校的同学们要坚持对公平公正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因为你们走上法律工作道路后必将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主力军,所以在学习、在以后办理每个案子、处理每个问题时,都能深怀法治情怀,承载社会责任感,起到法律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和弘扬良法善治、善法善治的应有作用,通过自身努力做司法公信、法律信仰、法治文明的实践者、推动者、传播者。

编辑 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