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午餐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授午餐会 > 正文

【教授午餐会第10期】罗世琴谈“承继与新变”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发布时间:2019-04-15

2019年4月11日中午,第十期教授午餐会在国际交流中心听风厅顺利举行。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罗世琴与民商经济法学院金晨辰、伍泓、张蓝、张正萍、外国语学院高泽宇、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万梦云共进午餐,共同探讨了“承继与新变”这一话题。

罗世琴从新文化运动谈起,向同学们娓娓讲述新小说兴起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她指出,当时的新文学以西方小说为标准批评中国小说,认为《三国演义》等中国小说创新性不足,不值得一读。罗世琴举出了鲁迅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去体会这种观点的对错。当时,作为新文化思潮传播的主要阵地,新办杂志上多是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声讨,但鲁迅先生却一直在整理中国传统古籍,比如《嵇康集》等,以及很多其他有关家乡古代名人的相关资料,与此同时,还整理了大量碑刻,在这些传统文学和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批判地继承,并于1917年开始新小说创作,写出《狂人日记》这一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选择回到传统古籍,梳理中国文学底蕴,并在此基础之上,直接创作出新小说的“蓝本”。罗世琴总结道:“没有对历史与传统的承继,创新就缺少其所依据的根基,只能成为虚浮的空中楼阁。想要创新出真正有价值、有实效的东西,就必须有所承继,然后才能有所新变。”

罗世琴指出,在物质生活水平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的人文精神指明并规范着技术的正确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的发展是无上限的,但当人文精神匮乏、不能正确引领技术时,越发达的技术可能会带来灾难。罗世琴以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反思为例,谈到了相关的文艺作品创作。罗世琴强调,今天的中国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需要传统人文精神对现代文明的指引,不断反思探索我们的前行之路。文艺领域的诸多作品,也体现了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只有在对人文精神承继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向好的方向不断新变。

罗世琴与同学们谈笑风生,还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勉励同学们在最好的青春时努力学习奋斗,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教授午餐会是学生处和后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的一项新型师生交流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十期。活动旨在搭建师生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倡导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畅谈,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实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和“尚学法大”微信平台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教授午餐会的活动通知和报名通道,并分享相关活动信息。

编辑 陆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