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徐显明校长在我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31   阅读:
T AAA

各位教师,两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大家的收获一定是丰厚的。这次教学改革会议应该说是我们自去年10月17号启动改革的11个立项以后,筹备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为什么要筹备这么长时间?去年我们讲要在11月底请负责教改的朱校长和教务处拿出预备方案来,当然,首先要确立指导思想。根据我们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春节过后就开始筹备这项工作,所以原计划这个学期我们开的第一个会是教学改革会。我思考的逻辑顺序是教改会第一,科研会第二,人事改革的会议第三,最后是后勤改革会议。现在教学与科研颠倒了一下,为的是使这次会议准备得更充分。这两天的会议,校领导都在场,大家可以看出学校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的。昨天石书记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致辞,也表达了他对教学改革的希望与要求。朱校长代表学校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我们这两天大家讨论的热点。一天半的讨论,包括刚才四个组代表的发言,还有对我们教学提供支持和支撑作用的几个部门负责人的发言,我觉得都比较好。

刚才休息的时候大家看到外面的雪花飘摇,瑞雪兆丰年,可以相信明年的教学改革的成果一定非常丰硕。这个会是不是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做个概括,一句话是我们开了个教学改革动员大会,我赞成邬名扬老师讲的一句话,即“交流情况,上下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学校的改革与想法在这两天里应该与大家有个交融。启动这次改革,我们是从观念开始的。所以观念的变革,培养模式的重新打造,管理体制的创新,这一系列都是我们要改的内容。所以这们这次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是一次动员性的大会,是交流改革思想与观念的大会。

第二句话可不可以这样讲,是我们启动接受教育部对我们政法大学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大会。昨天石书记已经宣布了,教育部将在4-5年的时间对直属院校完成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所以我们学校也将在此时间内接受评估,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迎评促建,迎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一次进军的会议。我们学校在昨天所有的方面启动了这项巨大的工程。对本科教学的评价,看上去是教学工作,事实上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进入学校后首先要看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方面要看常委会的记录和校长办公会的记录,用了多长时间,多少次讨论了本科教学工作,这是对党政工作的检验。要检验师资力量、图书水平、保障系统,所以这个评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第三句话可不可以这样讲,通过讨论实际上是检验我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的一次会议。尽管大家是从不同的方面,甚至是从反面来探讨我们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从正面去概括的话,应当是总结和探讨我们政法大学的办学特色。

我想我们每个法大人都应该思考我们走过的50年的历程。我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把我们政法大学的办学特色概括出来。校庆过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不少的场合我也征求我们好多老师的意见,特别是我们一部分老教授的意见,应该用他们的切身经验来说明我们的办学特色。这几天我在每个讨论组流动地听取大家的讨论意见,把大家正反两方面的概括起来。这次会结束后,这个议题我们可以接着再做。

50年间我们办学的一个特色是办了一个特色性的大学,这个特色就体现在法学这个学科上,这也是对我们办学性质的一个概括即特色性大学。世界上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大致上是分两类的,一类就是综合性大学,在综合性大学里面一定有多个世界知名的学科;另一个是特色性大学,在特色性大学内哪怕只有一个世界知名学科,达到这个高度就足够了。几乎每所大学在办学时都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办特色性大学就必须把精力和着眼点放在特色性的学科上。今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介绍了一条经验使中外许多校长都感到吃惊。斯坦福大学把它的全美排名第七的建筑学从自己的学科门类当中删除,因为斯坦福大学旁边的伯克利大学的建筑学是全美排名第一的,他不能容忍自认为是全美一流的学校在某个学科上比其他大学落后那么多。然后斯坦福大学把这个学科的投入放到信息学科上,便有了今天美国的硅谷。所以说要办特色性大学,只要有一两门学科在世界上有影响就可以说是高水平大学。我们大学第一个可以总结的就是办了一个特色性大学。

那么非法学学科在我们大学处于什么地位呢?我在过去多次讲过所有的学科都是平等的。这是第一层次关系,因此所有学科之间构成竞争。第二层关系在我们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就是有主体学科、相关学科和支撑学科,它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关系。我们要改变政法大学学生过去知识结构的单一,改变我们单一学科学生毕业时所缺乏的那种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使学生在多学科氛围当中成长的环境,因此我们的其他学科对法学不仅要起到竞争的作用而且还要起到支持和支撑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学科是在依赖着法学学科,要不然为什么非法学的院系要办法学的自考班、硕士课程班呢?我校院系调整,大家应该明白了学校为大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法学以外的其他几个学院,像外国语学院,其自身有相当广的前途和市场。剩下的三个院,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校为什么把一个理论学科的政治学与一个应用学科的公共管理结合在一起呢?原因非常明显,就是要公共管理为发展提供资金。像人文学院,学校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同意上新闻学专业,这个学科也是个应用学科,这个学科发展了,便能对其他学科提供物质支持。商学院也是这个道理,政治经济学是个理论学科,但工商管理是个应用学科。所以我们就是让一个理论学科带一个应用学科,未来发展要把自己学科的自主性、自立性表现出来的话,长远点,我想应该能摆脱对法学的依赖。这些关系就说明了其他学科是在依赖着法学学科,这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有关系的。

我们办学的第二个特色可不可以这样来概括。学校有中国最强大的法学家集团。我们学校其他学科在某种意义上也都与国家的政治、法律有联系,所以50年形成了中国政法大学所有的教职工关心国家政治、国家大事,特别关心国家的法制兴衰的传统。50年我们走过了三个黄金时期,当然我们有过痛苦的经历;法制兴,我们学校就兴;法制衰,我们学校就衰;法制亡,我们学校就亡;法制再复兴,我们学校就再复兴。所以我们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养成了我们政法大学都关心国家的政治与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我想这应该是政法大学的一个传统和办学特色。我不知道这个概括合适不合适。

第三个特色是什么呢?这两天我注意到,我们的讨论都在强调实践课的教学,并且对我校在实践课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提出批评。这说明我们50年养成了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当是我们学校办学的一个特色。那么这个特色可能起源于50年代,当时我们法学教育格局形成。50年代三个法律系,它们侧重于培养法学理论研究人才、法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五个政法学院侧重于培养实际工作者。但是我们政法大学要办一个高水平大学,而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限定在放弃理论研究上。因此我们的教师一直是自觉地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既追求学术,又注重法律实务,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

我觉得这三点是比较成熟的。这样的话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我们这次的教改当中,优良的传统已经形成了,一定要发扬和保持下去。那么面对新的办学环境和竞争,这个新的环境和竞争我记得我以前已经概括过。第一个环境是国际环境。国际环境从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这不是中国能够逃脱得了的,全世界都在进行高教改革。甚至有人预言,21世纪改革的主战场就在高等教育。现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思考自己的办学目标。各国都有发展报告,俄罗斯提出了新的计划,法国连自己的高等教育法都修改了,我们的邻国日本现在搞得轰轰烈烈。所以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风潮,中国是在这个潮流当中的,这是一个国际背景。那么第二个就是我们国内的背景。国内的背景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这次十六大报告里我特别高兴,就是构筑“两个系统和一个社会”。过去我们呼吁高等教育改革的时候,曾经拿中国和美国作比较,就是我们现在的毛入学率,当小于9%的时候就是精英教育,当达到15%的时候就是大众教育,当达到50%的时候就是普及教育。现在能够达到普及教育的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日本,就是18岁到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50%以上的要接受高等教育。所以那个时间我记得我在一篇文章里说:面向21世纪的时候,这边排100个中国人,我们只有9位具有大学学历,那边排100个美国人,有五十个以上具有大学学历。既然大家讲面向21世纪的时候,那个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靠这种状态,你有什么根据说明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认为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我们所有改革成就当中,是取得效果和成就最大的。今年我们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3%了。这样的话,国家把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核心,放在了高等教育上,所以科教兴国这个策略的确立,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正在做把人口包袱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努力。这就是国内的背景。如果找我们行业的背景的话,我想应该找:一个是法律全球化,另一个就是我们国内的司法改革。法律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不用讲了。在70年代这个运动已经开始了。经济的全球化,在去年我们加入WTO以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环节了。所以中央现在正在酝酿着国家经贸委和经贸部的合并问题。因为经济一体化了不再区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然后就是法律的全球化问题。在司法领域、在经济领域里的全球化,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在政治领域里,我们是反对全球化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培养的人要不要适应这种国际新环境提出的要求?司法的统一考试,就是从今年开始,大家知道30万人参加考试,通过率仅6%,多少人才能通过司法考试呢?数量不足两万。这就为我们政法大学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出路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下,我们思考我们学校怎样既继承传统,又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所以这次会议我想,是一次改革的动员会,是一次启动我们迎接教育部评估的进军会,同时也是总结我们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开启我们未来的一次会议。我赞同石书记昨天的一个表述:这次会议将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历史上留下一页。这是我对这次会议的一个基本概括。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我们教改和教改相关的一些问题。我概括了这样几句话。昨天参加各个组的讨论,今天又听各位代表的发言,对各位老师提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我表示理解。法学家的群体,他的思维就应该是批判性的。我记得在一次场合我讲过在今年大学校长论坛上讲的一个笑话。哈佛大学的校长讲,一个大学里如果没有医学、法学和橄榄球,那么这个大学的校长是非常幸福的。有医学,预示着这个学校几乎要把投入的一半给这个学科,但这个学科又不是立时能够见效的,所以对大学校长来讲是非常痛苦的。他筹集来的钱有一半要投在医学上,因为医学教授的费用是最高的。一个既能登讲台又能上手术台的教授,他的年薪不少于100万美元,这比法学教授要高得多,法学教授只不过是十七、八万美元。因为投入太大,校长不好做。法学呢?法学训练出来的思维是批判性的,我今天已经有体会了。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传统,无论学校什么样的措施、规定或愿望,都会遭到批评。这是我们思维特点决定的。这样的思维,我是赞同的,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培养的法科学生将来没有形成批判的能力、批判的思维,说明是我们培养的失败。所以在美国的大学里边,校长的任何措施出台以后,首先出来质疑的,一定是法学院的教授。法学院的教授总是使校长最为难的。橄榄球是一种瞬间能够把人的情绪调动到极点的一种运动,赢了输了学生都要有剧烈的情绪表现,所以校长也很为难。我赞同昨天朱校长讲的一句话:我们一项制度的确立,只有从批判的方面,把它的所有漏洞都找出来,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不至于有更多的遗憾和缺陷。所以我理解并在某种程度上也接受来自我们老师的批评。

过去我说过一句话,当你是教授,你以教授的身份和校长讲话的时候,你所有的话都是对的,教授在校长面前没有错。但我还有另一句话,学生在教授面前也永远都是对的。一会儿我要讲这个观念。我的感受是这样几句话:第一句话,观念的更新是先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如果不在观念上更新的话,我们这一步迈不出来。第二句话,质量的提高是目的。我们确立的七个主流意识当中就有关于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句话就是,目标模式是重点。我们这次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办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可能是一个重点。第四句话,师资建设是关键。我们积累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恐怕都要寄希望于我们的老师。第五句话,条件建设是基础,这次我听到的这方面的意见是比较集中的。第六句话,制度重构是保障。我们的所有改革里是不是要找到一个难点。重点有了,难点是哪,我想因为这两天的讨论,涉及这个内容的比较少,但我个人认为教学内容可能是难点。教学内容是由课程体系构筑起来的。要教授哪些内容,才能使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建立的知识结构是不是我们的目标所要求的,内容的改革可能是个难点。大家这几天的话题,待遇问题是热点。这和教学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大家都谈到这个问题了,我几乎走到每一个组,大家都要谈到收入降低的问题。呆一会这个问题我还要说几句。下面我展开谈一下。

关于第一句话,观念更新是先导。这次讨论我想,下面三个观念是不是可以作为基本观念。第一个观念,上上下下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教学工作是中国政法大学第一位的中心工作。学校有三大中心: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教学工作我认为是第一位的中心工作。这个认识看看能不能统一起来,如果能的话,那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应该拿过来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第二个观念是我们的本科教学是我们政法大学的生命线。“本科为本”的提法我非常赞同。这是安身立命的一个根本,一个基础。没有本科教学就没有大学。这个认识我想也应该统一起来。科研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大学质量和水平的标志,而本科教学是一个大学的生命所在,是基础。第三个观念是为本科生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好的大学不应该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部分人不为本科生上课。如果有的话是非常特殊的。所以为本科生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你的本份、你的基本义务。这一条也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实行聘任制的时候的一个基本根据。这个引导的工作我想各位老师已经觉察到了。今年我们评职称、博士生导师的遴选,都对我们的教授提出了为我们的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这三点应该是作为我们本科教学的一些基本的观念,基本的认识。这是一个概括。

在观念方面我想谈的就是我们在主报告里已经说到的,昨天石书记也号召大家的:政法大学教师应该有主流意识。我想这个主流意识里,就是主报告里概括的七条,这七条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第一条,就是培养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第二条,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第三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没有止境,不是一次探索就能结束的,也不是一个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就能一劳永逸的。第四条,改革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第五条,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工作,用学科来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第六条,队伍建设是学校的主体性工程,这个队伍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两支队伍:第一是师资队伍,第二就是我们的管理队伍。第七条,保障和服务是我们管理的价值追求。管理工作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重在保障,重在服务。今天有的老师,有的组的代表发言提出来,要求我们的教务部门应该是一个服务的部门,这是符合我们的主流意识的观念要求的。郭成伟处长代表科研处的表态,科研处也是为教师的科研提供服务的。我过去讲我们的管理工作有四大职能:保障是一个职能,就是提供各种条件;引导也是一个职能;规范也是一个职能,而最重要的是服务的职能。我们的所有校部机关,包括校长在内,就是为教授服务的,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七个意识,我把它概括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意识。我们政法大学应该接近和融入到这个主流意识当中。

根据这个主流意识,我谈的第三个就是理念了。我们政法大学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来办学,我想概括出三句话来。第一句话,我要讲的比较全面,这句话一会儿我会展开讲,就是在教育教学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第二句话,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位。第三句话,在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构建上,以学生为中心。刚才有的组的代表把这个词用得不太准确。能不能再统一一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本位,在构建我们的大学制度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

去年的10月17号,当我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由于我自身没有作系统的说明,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怎样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我想有这样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要解决教育关系的问题。教育关系也就是一个教和学的主客体关系,凡是谈关系一定要谈主体关系,我们法律关系不是要谈主体吗,在教学关系上谁是主体,这是教育学应该给予回答的。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包括前几天周济副部长到我们学校视察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他的用词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他回答的就是教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浙江大学的校长潘云鹤先生打了这样的比方,他说大学的教育过程就好比是一个车床,学生就好比毛坯,四年的切削以后变成所需要的工具。这个过程是塑造的过程,是切割的过程,把学生完全客体化了。我们有的老师可能还记得我去年打过一个比方,我说我们高等教育存在的共同的弊端是把学生当作矿物,分专业的时候不允许学生选专业,我们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按你是铜矿,他是铁矿,然后就是锡矿,铜矿石、铁矿石、锡矿石,招来了以后四年这个过程变成了一个冶炼过程,冶炼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是带着一种规格离开学校,这个冶炼过程是把学生客体化的过程。现代的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全人教育,这些教育理念出现了以后,要求来颠倒这种关系,所以我说要把比方再改变一下,不要把学生当作矿物,要把学生当作生物,不要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作冶炼过程,而应当当作一个生物的生长过程。既然是生物的生长过程,大学这个系统就应该是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取养分,获取阳光,然后发展自己。他既然是生物的话,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是动物里边,允许他是老虎,也允许他是猴子。是植物里边允许他长成一棵树,也允许他长成一棵花,所以学生离校的时候应该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这一组关系里,我们的所有的管理、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变成了学生生长的手段和条件。我们的教师在这个过程里的地位是什么呢,他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一个条件。这个过程就回答了教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所以在教育关系上把学生从客体位置上把他颠倒过来,恢复他的主体性,这是一层理解。

第二层理解,我想在座的更多的是搞法学的,我们应从法律关系上来回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入校以后他和大学确立的第一组法律关系,我认为是宪法权关系,是宪法关系,就是说学生是受教育权的主体,大学在做什么工作呢?大学在代表政府履行一种义务,满足学生受教育权的要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大学是义务主体。我们是要履行义务的,所以我们要尽职尽责。学生是权利主体,这是一组法律关系。第二组法律关系我想应该回到民事权利当中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在于学生交费上学以后。过去大学生上学是不交费的,不交费的时候这个问题也没有,交费上学立刻就出现了消费领域,消费领域应该是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组法律关系里学生和校长的地位应该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他是民事权利的主体。在法律关系里还应该有第三组,就涉及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就是行政管理关系上。在这组关系里,学生和学校形成四组对应,可以把它叫做四组关系,我们高家伟教授在研究大学法,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哪四组关系呢?第一组,学生入校以后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这个层面上就形成了管理与服从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与服从这组关系里,学生必须履行义务,学校必须行使权利,所以学生违背了学校的纪律、违背了国家的法律就要受到学校的处罚,在这一组关系里他是要履行义务的。第二组关系,我想结成的大概他与大学还有一种排拒关系,排斥和拒绝。这组关系说明,学生有许多个人的私领域,在个人的私领域里不允许我们学校的公共权利介入。你介入了以后就构成了对他的侵权,比如说学生的信件,无论是辅导员还是这个院的院长,还是分管的书记,都没有权力拆开,在这个关系里就形成一个排拒关系。如果我们过度对他干预的话,大学就构成了违法。在这组领域里学生是自由的。第三组关系我想它具有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关系,参与权。刚才第一组的代表费安玲教授就谈到,我们是开了一个没有学生参加的教改会议。这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个缺陷。学生有权力参与学校的改革,现在一个新的大学管理的理念已经出来了,就是学生有权参与管理大学,他对大学构成一个参与权关系,特别是在教和学这一组里边。第四组关系,就是学生和学校有一种请求和满足的关系。他提出请求,那是他的权利,学校能不能满足他,这是学校的义务。那么现代的大学关系就构筑了这样一个大学有义务来满足学生请求的新的理念。为什么有的大学说有五、六个学生要求,就开设这门课,这是来自于学生的请求。他有请求,那么你学校要创造条件,一时不具备的要向学生说明白,要逐步地创造条件来满足他这个请求。所以他有请求权,他有参与权,他有自由权。那么除了他服从的义务之外,他还有这三类在行政管理当中的权利。那这样看,在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上,他是主体,在权利关系上,他又是主体,那么在行政管理关系上,他还是主体。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我想确立学生是大学的主体,那么这应该是现代教育大家都应该接受的观点。所以在主体问题上,因为去年我讲出来以后,没有系统地解释,如果出现了什么其他误解,这个责任也在我。所以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做一个系统的说明。

那么理念的第二句话,就是在办学上要以教师为本位。那么这个办学呢,就是指的各种办学的力量。朱校长的报告我想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那么一个大学,它理念的确立也应该来自教授们的理念。所以我一开始说赞同邬名扬老师的那句话,“上下沟通”。学校的意图一定要转变为我们教授们的想法、老师们的想法,这是一个过程。老师们的想法一定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渠道,转变为学校的想法。所以上下这两种想法合在一起就是学校发展巨大的动力。那么以教师为本位,也就是说我们很多的理念的确立,要取自于老师。我们对办学目标的更新也要取自于老师。更重要的,就是维持这个大学生存的主体力量,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办大学,办任何一个学校,他第一位的条件,就是教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强调,我们的管理,应该以服务作为价值追求。所以要以教师为本位,在办学上,离开了教师,就不存在办学。那么在大学制度的构建上,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重新构筑我们的管理制度。那么这一句我就不展开讲了。这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已经形成的基本观念:七个主流意识,和刚才重点解释的这三句话。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确立的基本的理念。所以观念的更新是先导。那么这个观念如果上下一致了,我想我们的好多工作,可能都会寻找到动力。

第二句话是质量。提高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凤泰司长昨天在讲话的时候,大家注意到,他用了个“质量工程”这个词,他所介绍的那些内容,都被称作质量工作当中的内容。那么一所大学里边的质量,我想由几个要素构成:生源是一个起始的要素,开始的要素。必须有一流的生源,才会有一流的质量。师资是最重要的要素,是关键要素。培养的过程,是第三个要素,这个过程是不是健全的、科学的。然后质量的监控体系是一个保障,有没有这一套制度。那么你这个质量的高低在哪检验呢?两个检验办法,我们自己的考试,实际上是保障质量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自身的质量保障的一个方式。但是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有没有质量,不是你这个大学自身能检测出来的。我们现在面临的第一个质量检测,就是学生就业。就业的时候,你的学生有没有竞争力,就是对你质量最好的检测。所以现在对大学的评价,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一次性就业率。那么第二个检测在哪呢,第二个检测可以跟踪进行。就是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是否成才。因此有时候我讲,我们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是一个大学的名片。这个学生走到哪,就把你这个学校传播到哪去。所以我们的学生成长得越好,我们学校的名声就越高。所以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我们教改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然后目标和模式是重点,老师们可能注意到了,我们包括对二学位的这种设置、本硕连读等等这些措施的采取。昨天石书记说是要培养三类人,我都非常赞同。在政法大学,我们应不应该建立起一种自觉,就是我们的学生应当成为社会的领袖,就是培养领袖力,培养对社会的领导能力。那么这个要求可能是适用于所有的专业的。法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就已说明了,因为司法的本质在于判断。法律的所有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做出判断。其中第一位的是价值判断。司法之所以成为必要,就是因为发生了冲突。所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可能在我们确定目标的时候是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另外我也赞同现在的创新教育。学生应该有后续的发展动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这几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我们重新构筑一个知识体系,就是课程体系。前不久,WTO与法律教育服务,我去发表了一个演讲,就是大家可能在报刊上也看到了。我现在不讲其它学科,我只讲法学这个学科。法学这个学科现在是在四组基本矛盾当中挣扎。四个基本矛盾,加上两个根本性的缺陷,是我们目前法学教育面临的困难。

第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现在的低起点和法律职业高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个我不展开了。第二个矛盾,法学教育到底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现在好多老师都已经发现,未来肯定是精英教育,中国法学教育的走向是精英教育。第三个矛盾,法学教育到底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或者叫职业教育,因为这个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不一样的。通识教育要教给大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而职业教育呢,第一,要进行职业伦理的训练,我们现在所有的法学教育都缺乏;第二,要进行职业技巧的训练,我们现在所有的法学教育也缺乏。这两个就是根本性的缺陷。最后一个矛盾就是,法学教育到底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或者兼而有之的一种教育。这四个基本矛盾和两个根本性的缺陷克服了,法学教育可能就上一个台阶。那么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调整了培养目标,我们就必须有一种新的模式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新的模式里面,首位的就是要重新构筑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里我认为最难的是教学内容。所以它是一个系统,而后边这些我们这两天的讨论似乎没有展开,似乎涉及得很少。时间不允许我多说了。

关于师资队伍建设,高浣月刚才代表人事处作的表态,我非常赞赏。我们就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能够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要求的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那么教育部新的计划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我们要做好迎接的准备。比如说博士提升的计划,五年内要有一万名左右的高校教师拿到博士学位。这里边肯定是有钱来支持的。大家不是问,学校要求我们读博士有什么条件。这不要着急,教育部会给你一些条件。然后还有名牌课程1000门,1000门里,我们现在是249个专业,大家看,一个专业平均也就是4门左右。政法大学在这一千里能拿到几门。还有名师,提醒老师们注意,这是名师,他的第一个条件一定是为本科生上课。所以过去我们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在我们学校非常杰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可能由于没有给本科生上课而失掉了这个竞争的机会。你不给本科生上课,教育部不会承认你是名师的。那么这些都是师资队伍建设里边要思考的。

条件改善我想是一个基础,那么这两天大家谈的比较多的。这里有个底,给大家交代一下。昨天朱校长的报告里,已经把我们的倒数第一、第二那些情况都告诉大家了。这个计算机的拥有比例,我想我们肯定是倒数第一的。清华大学现在大概是四个人一台计算机,我们就是按本科生算,可能是30多人一台,如果按全校所有的学生加起来算,包括我们在校的成人学生算,可能是80人左右一台,这个肯定是倒数第一的。按照我们的办学目标,我们现在欠缺的建筑面积的总量是24万平方米。大家知道我们资源的全面短缺。清华大学做到了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室,我们只有终身教授才有,全校只有三个人。而北京大学,副教授以上的,都有自己的办公空间,北京大学现在正在筹划新的法学院的建设。我们现在面临的还有过去我们那五个其它的四个小兄弟的压力。西北政法学院现在划出一千多亩地建设新校园,现在有几栋楼可能已经起来了。西南政法学院马上就要搬到新校区去了,它是八百亩。华东政法学院,在淞江大学城,政府给了他们八百亩,一个新的校区也形成了。所以和教育部比,我们十年的欠帐,怎么把它补平;和我们过去的兄弟院校比,人家现在已经有新的发展空间。所以政法大学在办学条件上,找平和补齐的任务非常的重。我们现有的欠缺学生的直接使用的面积是15000平方米。所以改善条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制度创新,我想是我们这次教改的一个保障。那么在制度上,大家刚才那个批评可能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管理就是要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而以院为中心。那么只下放工作,不下放权利,这种改革肯定是要失败的。所以这一块我们的校部机关自身要有这个意识。那么这要上下来沟通。这个改革一定是协调的,内部一定是和谐的。那么管理体制里,在体现学生为主体问题上,学分制的建设可能是我们比较大的一个突破口。学分制的建设,那要带来学校的整个管理体制的一系列的变化。现在尽管国内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实行完全的学分制,但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学校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当然在体制建设上,最重要的还是质量监控体系。这一块我就不再展开了。所以这两天的会,在教学改革方面,我自己的体会就概括为这样几句话。

现在我简单说一下,大家非常关心的几个问题。一个事情就是房子问题。从周五的下午到晚上,有人就担心,我们是不是会把这个讨论的中心转移,热点一下转移到房子上。我相信不会这样。两天来的事实证明也没有这样。这说明我们老师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主体事业,房子只不过是我们实现主体事业的一个生活条件。所以我对老师们的这份责任心由衷地表示敬佩。那么我们现在欠缺教师的房子总数是五万平方米,就是要使每一个人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最低标准的话,我们现在是670名教师,再加上800名左右的离退休人员,还有接近1000名的工作人员,就这个总量,我们欠缺的居住面积的总数,是五万平方米。所以这次学校党委是这样定的:第一,要使大家普遍改善,这是一条总原则,所有的人都要受益。当然争取把欠帐补上去。第二,实行国家、学校和个人共同负担这样一条原则。第三,就是把我们现在已经建成的两栋房和要购买的房子,如果你不愿意学校统一购买的话,也可以给你货币补贴,统一起来考虑,叫做统盘解决。就定了这么三条原则。现在分房工作小组也是按照这三条原则在展开工作。这一点我给大家做点说明,具体的工作还在做。

第二个就是大家收入降低的问题。我们这个领导班子,特别是石书记和我,是不是一个不关心大家生活和福利的一个班子?不是的,从我们去年履职以来,我们都一直在思考:自考班治理整顿了以后,我们的主渠道到底在哪,大家收入的主渠道到底在哪?今年的七月份,教育部公布了这个数字:现在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收入是2.4万元。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市的教师的收入,要高于教师的平均数,是2.6万元。我现在没有问人事处要我们的数字,我们政法大学教师的收入,津贴加工资,合起来是在全国的平均数之下呢,还是在之上?我现在还没搞清。我把这个数字告诉大家。那么主渠道到底应该在哪,是不是在自考班上?如果大家认同,未来的法学教育是在精英教育上,我想自考班迟早是会被取消的。在一个组我已经告诉大家了,就是在我们新班子来之前,北京市已经作了一个决定:取消六所学校的自考的招生的权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们政法大学,剩下那五所是五个民办大学。新班子工作了以后,北京市认为我们会采取措施的,所以后来把政法大学去掉了,那五所还是照样取消了。如果我们不采取治理整顿的措施,那么政法大学现在自考班的办班权就被行政取消了。这个事实我想可能有部分老师是清楚的。所以我们的收入的主渠道一定不能建立在这个低起点上。低层次办学和我们的办学目标差距太大。我们要办高水平的大学,要办研究型的大学,我们不要办低层次大学,要考虑我们这个大学的使命,你是国家队,你是代表中国这两个字,要进军世界的。你把层次定得那么低,当你的作用能被其他大学取代的时候,你这个大学一定被取消,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有这种战略的眼光。所以三个代表,我想大家应该理解,应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法大学的根本利益在哪里,不在眼前,应该在长远,所以我们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所以长远的利益、根本的利益、大局的利益,才是我们党委要代表的。

那么这个主渠道到底建立在哪呢?第一,我想,应该依赖于国家的主渠道。“211”的后续问题一定会解决。那么那些大学教师的津贴,都是靠“211”的专项经费。那么即使这样,像北京大学法学院,据我所知也不过4个人才享受那5万元的津贴待遇,北大法学院也是一百多人啊,也只有4个人才享受那份待遇,多数人还是2万、3万左右的。但他的差距是15倍,最低的待遇和最高的待遇差距是15倍。所以这是主渠道,依赖于国家的。第二,我们的观念一定要转变。我们要办学的话,即使办各种班,应该办那种高层次的班,特别是应该抓住机遇的这样的班,就是适应社会高层次需求的这样的班。所以还把注意力放在低起点上是没有前途的。耿学超同志来视察的时候明确地讲,说得非常清楚:你们未来一定要把你们的自考班萎缩掉,强调了两遍,朱校长和张柳华校长都在场。所以那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一点我给大家交代清楚。所以下一步我们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津贴我想讨论出方案,应该由学校党委来决定,是不是把津贴提高一下。主渠道一定是在学校,而不是说在我们的低层次办班上。我今天再强调一下,就是我们的公共课的教学。公共课的教学,去年我们采取了整顿措施以后,没有本科生的单位不再办自考班,大家的收入立刻降了。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公共课的教学要靠学校,就是投入要靠学校,但我用了一个词大家可能有误解,说要靠学校养起来。这个养就是他们的津贴,他们的课时的津贴、课时的费用,要学校来投入。这个做法有的学校已经非常成功了。所以我们的财务制度,还有人事制度方面,应该按照这些精神来做。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规划。第一个规划我想大家可能基本认同,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未来的政法大学到底要办成什么样?就是我们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20年以后,我们是什么状态,周济部长还要求我们思考,50年以后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那么第二个规划就是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思考自己所在的学科未来怎样发展。下一步要交给大家讨论,每一个老师都要发言,你所在的学科未来要发展成什么?你多长时间能够建成博士点?你要建成博士点需要什么条件?你都可以提出来。第三个规划就是我们校园规划。目前我们这两个校园合起来是610亩,远远容纳不下我们现在的21360名学生。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我们应该是有2000亩以上的校园。所以是不是建设一个新的校园,也请大家将来发表意见。目前这个规划已经是制约我们做其他规划的一个瓶颈。

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从行政管理这个角度给大家略作说明。新年在即,可能大家都开始思考我们明年的工作。教育部本年度的工作是用八个字来要求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开学初行政工作要点我已经把这八个字写到里边去了,第一是“巩固”,就是要巩固我们已经有的所有的改革成果。第二是“深化”,深化主要是深化我们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第三是“提高”,全面提高我们的办学效益,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第四是“发展”,全方位的发展。所以明年我想,这只是我现在个人的看法,我们可能工作重点从目前的改革和整顿,要转移到发展上来,重点进行发展。

再回到我们这个主题。那么这次会议结束以后,在载入政法大学史册的时候,我们预测,明年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一定会非常地丰硕。谢谢大家!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