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关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刘玉娥  4-15   阅读:
T AAA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学风。

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习风气。高等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是良好学风的前提和保障。教师的品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及价值取向,但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气或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师德学品问题,还与学校灼历史积淀、管理体系及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风问题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们的精神需求、认知方式和经济判断呈多样化趋势,应当看到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大学校园内部分师生弱化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价值取舍以自我为中心,少数大学教师不敬业爱岗,不潜心为学,学术道德观念淡薄,急功近利,治学松驰。有的学生不问学习,目无师长,打架斗殴,考试作弊等,一系列的不良风气严重制约着高等学校实现新时期所赋予的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建设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通过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的教风,建立良好的学风,塑造一流的校风。

1、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培养责任在教师,教师的风貌系于师德,师德的提升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建立优化教师队伍和规范教风的有效机制,加大考核力度,量化测评标准,健全学术规范,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座右铭,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树立学风典范。

2、着重课堂内外紧密结合,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创造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内在品质在外部环境的熏陶中内化而成,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文、史、哲等人文课程,解决好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同时在硬环境上有计划有重点的营建校园文化景观,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校园文化中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人翁精神,在软环境上增加人文讲座,发挥社团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3、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和学生评价机制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存在着专业过细,教学手段落后,学生能动选择发展空间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个性发展,特别在评优、入党、推荐研究生等涉及学生个人利益和发展方向的一系列问题上,过分注重分数的考核,忽视能力、素质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评价,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新的更加科学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严肃考风考纪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学生平时纪律松散,不认真学习,在考场上存有投机取巧心理,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和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杜绝作弊现象,一方面要在开展考风考纪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也要改革过去单一的考试形式,从科学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注重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

5、加强制度建设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它的确需要我们去营造去倡导,但良好的学风绝不是一个会议、一场运动、一次宣传、一番教育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建章立制,用制度把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条理化和规范化,把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我们所推崇的形式、所倡导的内容经常化、制度化,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形成优良的学风。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