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法治日报】刘金华:中国“枫景”∣弘扬塞罕坝精神,“法治之树”扎根乡土

来源:法治日报  9-15   阅读:
T AA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秉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理念,结合本地区特点,打造了诉源治理、司法为民、行之有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承德样本。

强化诉源治理,创建“三个一”工作机制

承德位于燕山腹地,境内地广人稀、山高路远,由此造成了基层法庭服务半径过大、群众诉讼不便等问题。

以围场法院半截塔法庭为例,法庭服务79个行政村,总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0万,辖区内最远的乡镇到法庭的时间长达2小时以上,基层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寻求咨询难,解决渠道少,诉讼成本高,如果这些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导致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承德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定了“法院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最优路径,创建了“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学校一法官”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使司法真正融入基层治理,提高了司法质效,创建了加强诉源治理的“枫桥经验”新模式。

鼓励法官下沉,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为了使“三个一”工作机制落地生根,承德法院在全市2459个行政村、205个社区、599所学校,设立法官工作站(室)。选派442名法官(法官助理)下沉到法官工作站(室),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织密息诉止纷一张网,实现法官工作站(室)全市全覆盖。

以隆化县人民法院存瑞社区法官工作站为例,构建了横向联动(法官工作站+司法所+派出所+行业调解委员会)、纵深推进(法官+调解员+网格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络。通过服务下沉、融合共建,初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事事有人管理”的共建模式。

法官走出法庭,将司法服务直达基层,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机制,坚持能动履职、多元融合、科技赋能,推进“调立审执”一体化建设,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便利,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化解,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为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注重特邀调解,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承德法院特别注重特邀调解员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以“法官+特邀调解员+N”的“1+1+N”为主导,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多元解纷体系,并从“五老乡贤”、网格员、专业调解组织中选聘了3058名特邀调解员,建立名册、录入信息、邀请进站驻点。在包联法官的指导下,特邀调解员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协助法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

以隆化县汤山镇法官工作站为例,办公桌上调解卷宗装订整理整齐、规范,特邀调解员熟悉乡土人情、在当地具有社会公信力,调解耐心、细致,不仅能够运用法院数字化审判系统制作调解书,进行现场电子签章,而且能够使用“冀时调”平台,开展法律释明、指导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服务,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智慧司法带来的便利。

为了提升特邀调解员的能力素质,承德法院多次对全体特邀调解员进行培训,打造金牌、优秀调解员,总结调解经验,编辑成册,形成“三个一”工作交流材料,互相学习借鉴。经过不断的努力,特邀调解员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加强法治宣传,将司法触角向纵深延伸

承德法院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诉源治理的有效抓手,率先在河北省实现全市599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通过法治公开课、模拟法庭、动漫说法等“浸入式”教育,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提升法治校园建设水平。

以滦平县人民法院为例,在校园里成立了让学生们共同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滦法·息壤”普法少年团,组织学生录制普法皮影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同时,承德法院成立融媒体中心,利用新平台,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动漫,依托法官工作站(室)、村民微信群等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崇德尚法。承德法院还积极开展“零距离”普法,通过巡回法庭开展以案说法,把纠纷解决变成“普法释法”的舞台。

弘扬塞罕坝精神,司法为民扎根基层

塞罕坝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

长期以来,承德法院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司法为民和诉源治理工作中,能动司法,创新推出了“三个一”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下沉基层,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末端司法“缺位”问题。在工作中,承德法院坚持党建指引,把“支部建在庭上”,以“三个一”工作机制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实践载体,通过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等便民诉讼服务,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以隆化县法院为例,施行电子签章一体化,当事人不用到法院、法庭,即可拿到法律文书,倡导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形成“法官走出法庭,沉入基层,服务到家”的工作格局。基层法官工作很辛苦,需要具有责任心和司法为民的情怀,法官们化身一棵棵塞罕坝的树,扎根乡土,扎根基层,为群众提供便利,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总之,“三个一”工作机制源于承德当地的实际状况,与能动司法相契合,与司法为民相契合,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契合。实践证明,“三个一”工作机制的实际运行,抓前端,治未病,为民服务,根植基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法院涉诉民事一审案件增幅大幅下降,案件调解结案率大幅上升,涉诉信访案件数量大幅下降,“三个一”工作机制的确立,司法为民思想的贯彻落实,为民众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带来极大便利,承德法院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经验,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擘画了新“枫景”,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刘金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原文链接: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3-09/13/content_8901683.html

编辑 张倩倩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