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10月27日,由我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法治文化培育与文化强国战略”主题研讨会在学院路校区图书馆贵宾室召开。校长黄进教授、副校长马怀德教授、终身教授李德顺以及来自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各学院的专家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光明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论坛等媒体的编辑记者也与会参与了研讨。研讨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教授主持。
我校在80年代就有一批学者关注、参与到了法律文化的研究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不仅学校里一些法学的老师们在进行积极探索,很多非法学专业的老师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法治文化网、法治文化论坛等多个平台,可以说法大的专家学者一直在文化研究和法治文化研究的最前沿。本次研讨会以法治文化培育与文化强国战略为主题,是源于法大以法学为特色的、以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发展的特点。

黄进首先作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大的历史使命”的主题发言,他指出,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实际上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因此中国政法大学应当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黄进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阐述。第一、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法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应当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法治文化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施法,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必然要从法律制度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内核,从法治体系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培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因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法治,市场经济的本质在法治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也在法治,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法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肯定,法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大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建校近60年来一直以通过优质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推进法治昌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社会和谐为已任,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视察法大时提出中国政法大学要作为三个中心:一是成为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育中心;二是成为培养法律干部的培训中心;三是全民进行普法教育的普法中心。明确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发挥法大的法科和多学科的优势资源,传承优秀法治文化,创新先进法治文化,践行科学法治文化,普及大众法治文化,培育中国法治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政法大学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第三、法大对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担当。对此,黄进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一、要做法治思想的引领者;二、要做法学理论的创新者;三、要做法律制度的构建者; 四、要做法学教育的先行者;五、要做法治生活方式的布道者。

李德顺教授在发言中结合同志在政法委会议上的讲话,从学理上谈了对法治文化的理解。他认为,树立法治理念,加强司法系统建设,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权威,不仅是对大众的普法教育、宣传教育和组织管理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司法系统本身的理念、行为方式和行为原则的问题。所以他理解的法治不仅仅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全国举国上下在政治生活当中普遍遵循的规则,普遍实现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从不同层次上理解法治文化的概念。李德顺认为,中国政法大学在推动法治建设、宣传法治文化理念的过程中要设法从四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建设当代中国自己的引领社会思想的法治理念、理论和思想,提供理论和思想成果;二、培养法治建设的高端人才;三、要为社会法治建设服务;四、从政法大学自己的治理开始,实施依法治校,为依法治国提供试验性的样板和示范。
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内涵、具体要求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体制、文化市场改革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做了非常要好的解读,就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了诸多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重大的社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多元化的视角,鲜明而深刻的观点,极大地拓展了与会专家的思路,不断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大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

马怀德教授代表学校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中国法治文化的培育,首先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执政者要率先垂范。政府要守法,政府的高官、企业的高管要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把法治精神融入到血脉中才可能做到;二、媒体要正确引导。媒体的理性和规则意识、自律和宣传规则对整个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教育者要大力推进。教育和培训不能只局限于具体的法律法条,而是要宣传一种法治文化,让法治观念深植社会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官员的心中;四、民众要学会理性思考。目前社会的一些乱象,以及社会诚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建设的问题,是我们缺乏有效的、强大的保障体系所造成的。马怀德最后指出推动中国的法治文化对整个文化强国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应该承担更重大的责任。
最后,高浣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用富有深刻指导意义的两句话作了总结:一是国学大师钱穆讲到,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二是美国大师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校内专家还有法律史研究所郭成伟教授,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斌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常保国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法律史研究所所长马志冰教授,政治学系林存光教授、系主任庞金友副教授,新闻学院副院长刘徐州副教授,行政法研究所刘飞副教授,民法研究所于飞副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敏教授等。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多家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仅来到现场积极参与,而且立即将相关报道发布于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关链接:
【检察日报】专家研讨法治文化培育
【正义网】中国政法大学15位专家学者研讨法治文化培育
【人民论坛网】中国政法大学召开法治文化培育专题研讨会
【法制日报】加强法治文化培育与文化强国建设
【人民法院报】中国政法大学部分教授畅谈法治文化培育与文化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