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安全套进法大”事件观察

来源:校报记者团   11-27   阅读:
T AAA

编者按:众所周知,大学生性行为一直以并不光鲜的形象呈现在社会、媒体及大众观念之中。鸳鸯浴、堕胎、滥交等负面报道也自然而然和大学生性行为挂钩,而安全套进大学校园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重重阻碍。从清华大学里摆放安全套发放机,广州市公交车上做安全套的广告,到中央电视台的安全套公益广告,安全套在1999年已经几度成为媒体争议的焦点。

如今,法大校园里也出现了安全套免费发放机,校方、楼管人员、学生和家长对此反应大相径庭,引发了各方观点的激烈争辩。本应正常的性行为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批判与关注?学校提供安全套免费发放机是否有鼓励大学生性行为之嫌?大学生到底应该树立怎样的性观念如何正确对待性行为?记者由此展开了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深度调查。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作为一本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刊物,初版于2004年时产生了极大反响,受到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欢迎,成为重要的性教育读本。

四年前,“安全套进大学校园”曾闹得沸沸扬扬。据上海市计划生育药具站透露,2005年投放了500台安全套发放机,主要地点选择在社区、酒店和高校。社区进行得最顺利,酒店因为安放此机有提供色情服务之嫌而坚决抵制。部分高校接受了安全套发放机,但反对者不少。安全套进校园成了那时争议的焦点。

2009年11月初,学校给每位学生免费发放了一本名为《爱的透视窗》性知识普及手册。如今,安全套在陆续走进北京高校后也走进了法大校园,BBS上的狂热跟帖、男生楼异常兴奋的哄抢、女生楼尴尬无奈的忽视……赞成者反对者各有说法,顿时这一话题也成为了法大校园的一大热点。

悄然入驻

“安全套进法大?!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通过校园BBS知道的,看到一个帖写到相关内容。一开始觉得只是开玩笑,并没有想到是真的。当看到宿舍楼内真的出现了,觉得很新鲜,以为我们印象中‘见不得阳光的东西’如此正大光明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很新奇,大家都没想到学校会这么开放。”

“有一天听同学说一楼厕所边上安装了售套机,后来回宿舍楼一看,真的安上了,当时感觉挺新鲜的,马上就拿了两个玩,纯粹是好玩的心态。”

“我是在BBS上看到的,当时很讶异,怎么在政法这类学风这么严谨的高校也出现了免费的安全套发放机。”

“还没来的时候BBS上就有投票了,虽然我没投,但我很关注,因为那个帖被置顶了,后来是人际传播。我觉得咱们学校的同学好兴奋呐。”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安全套进法大这一事件都是从BBS或者同学的传言中了解到的,并没有收到官方通知,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至今还没发现安全套免费发放机”。而同学们的反应更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大部分人反映比较惊讶兴奋,男生楼甚至出现了哄抢现象,更有很多离奇的反应,比如BBS上某同学的状态就是“开水要收钱,套套免费送”,还有人发帖说要征一个女生跟他试用。

经过记者调查,负责添加安全套的是保洁阿姨,在被问到男生楼添加频率等问题时,阿姨很不高兴,说:“八盒放进去,一天就全没了,学生们根本不是拿来用,就是新鲜拿来玩,随手乱丢。”相比较男生楼的兴奋哄闹,女生楼要显得平静冷清得多。一女生楼的楼管说道:“刚装上时我拆了5盒放进去,到现在还没拿走多少,机子里还剩下2/3呢,可能是女生这边比较少,听说男生宿舍楼那边拿的比较多,都加了好几次了。”

七嘴八舌

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带来的激动、好玩、戏谑是必然的,正如安全套进法大带给大家的反应。反应毕竟是表面现象,到底不同身份的人对这件事是如何看待、持何种态度、作何感想,记者也进行了调查。

观点一: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保护

同学甲:虽然我们学校的校风还不错,但是难免会有一些自己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吧。况且我们已经成年了,男欢女爱的事情是正常的。 因为稚嫩所以难免会把持不住自己吧。虽然我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是,在学校公开性发放安全套,无论是对男方还是女方都是一种应急性的保护吧。

同学乙:我觉得安全套的免费发放或许可以让有性行为的女生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让男生有防范意识,而这对人对己都好。

同学丙: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性观念挺开放的,以前还会觉得我们学校似乎缺少点什么,这个售套机安上后刚好补上了。

一女生楼楼管:当初是学校通知装了这个,我还挺吃惊的,一时不能接受啊,这不是教学生学坏吗?这不是倡导大学生都干坏事吗?后来一想现在孩子都发育早,毕竟上大学了也就都不是小孩子了,大三大四也都二十三四岁了,有这个也挺好的。

观点二:有鼓励大学生性行为的嫌疑

同学丁:不合适,我觉得安全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虽然免费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教给同学们一些性方面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在校园内免费发放有鼓励同学们在婚前发声性行为的嫌疑。

同学戊:我坚决反对安全套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内发安全套是变相同意、怂恿大学生的性行为。

菊一的楼管大爷:哦,大一就处对象?那将来是不是该盖个鸳鸯楼?是不是该一男一女安排一间宿舍?不能这样啊,这谁也接受不了啊。

学生家长:怎么能这样?大学校园里公开发放安全套,而且让学生免费领取,这让我们家长很不放心。

观点三:这只是一个措施,利弊兼有

同学己:无所谓合适不合适吧,因为这也是学校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只是有些新奇,有人会接受不了,有人也会很兴奋,不过这都只是个时间问题。

同学庚:大学应该要有自己性行为方面的底线,有自己的原则和把握度,学校只能提供帮助和保障,我国当代性教育不是很普遍,本该在中学时期就形成一套性观念。何况各地教育情况不同、接受内容不一致,所以大学应该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而非突然把这东西(指安全套机)摆出来。现在有所改变的是态度,直面或是回避,但没有影响到太多实质性的东西。

刑司的刘老师:对于这个措施,我一直没有明白学校的初衷,如今大学性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是否投放这个机器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加强性教育,心理咨询处和校医院应该提供一些教育。如今社会越来越自由化,大学生也都是成年人了,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同学们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男生要培养责任感,保护好女友,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也要让学校、社会媒体、家长等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多给他们讲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能逃避这些问题,要让大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健康和正确的认识,教会他们遵守性道德,珍爱自己。

专家评议

针对安全套进法大这一事件,记者还采访了我校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马皑老师。在谈及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时,他表示:“如果我们把大学生当对成年人,当作法律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看待,这件事本可以是正常而无需大惊小怪的,它代表着文明的进步,代表着政法大学的进步。请不要给安全套太多的标签,由此事件联想到许多我们的社会还不太接受的行为,更不应该由于个别人的行为不恰当就将安全套的作用异化了。街上有人买口罩,你如果认为它的功能是防传染病,就会肯定;如果认为买者是为了作案可能是异化了其功能。”

马皑老师明确指出这还是出于保护而采取的特殊预防,也是一种平等,之所以选择大学校园,是因为这里年轻人聚集,对安全套有一定需求,而不是为便利或鼓励学生的性行为。

而同学们的反应表明了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带来的激动、好玩、戏谑是必然的,同时当它步入常态以后也就见怪不怪了,男同学中的反应有需要、有参与也有从众;而女同学的反应和文化氛围有关。

另外谈到社会对大学生性问题的看法时,马皑老师提到社会上的看法往往以家长们的观念、价值判断为主流,家长对大学生的期待常常仅限于学习、生活、身体,很少涉及性的问题,因此,任何对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产生影响的事件都会产生渍效应,特别是媒体夸大以后,容易使公众出现以偏盖全、以个别替代整体的错觉。至于大学生的性行为正常还是越轨,社会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原因于不同年龄、阶层、群体的价值判断有异,因此,关注与争议是正常的,没有才不正常。

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对待性行为方面,马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第一是健康,其中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如不要因此产生心理阴影,影响人际关系。第二是平等、自愿。第三是你所做的一切应该与你所处环境相适应。”(记者:刘文静 通讯员:蒋依露、胡越洋、康波 实习通讯员:李腾飞、吕杰、李宇鹏、柴璐)

性观念变迁小贴士

社会学院 马皑

性观念是个体对性特征、性表达、性方式和性约束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受到生理、心理、文化的共同影响。性观念的变迁史简略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生殖目的──基因传递的生物学要求演化为以生殖后代为标准的婚姻关系,产生男女性对象的双重标准和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的家庭观念。男性可以纳妾,女性只能从一而终。

2、生殖与性享乐的分离──由于节育的发展,尤其是口服避孕药的普及,人类的性行为不再仅仅是生殖的准备阶段,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以获得性满足为目标的过程。因此性的快乐主义开始取代传统的“性的唯生殖目的论”。

3、性满足与婚姻义务的分离──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提高,作用加大;性关系开始与法定婚姻相对脱离;非专一的性关系开始增加。无需尽婚姻义务就可享受性权利,女权主义的妇女解放标志着性的平等。

4、情爱与性爱的分离──性的满足无需以感情为基础,任何双方自愿的、不侵犯他人利益的性满足成为社会默认的方式。但以性进行利益交换的行为各国规定迥异。

5、性的私事化倾向──性方面的法律和社会管理开始放弃唯道德主义的原则,转而奉行功利主义原则和个人权利至上的原则。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