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回顾与前瞻: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三十年——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法律学院主办,来自英国、意大利、匈牙利、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以及内地多所知名高校的200余名高校学者、实务界专家及师生代表参会,共话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发展与未来。

(大会开幕式)
11月1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在海淀校区拉开帷幕,法律学院院长许身健主持仪式。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轶,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副局长丁天球,我校原校长黄进,全国律协副会长王清友,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法学院原院长Joan Loughrey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王立艳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王立艳在致辞中肯定了法律学院20年来在高层次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领域的突出贡献,并提出四点发展期待:强化思政引领、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合作交流,期待学院迈向世界一流。
王轶结合早期参与法律硕士教育的经历,聚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三大核心问题,强调专业学位教育需区别于学术学位,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呼吁构建实践导向的评价体系。
丁天球回顾法律专业学位教育30年历程,指出未来需优化培养体系,加强涉外法治、数字法治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
黄进提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健全法律人格教育、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倡导践行“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四跨”培养模式、“5H”人才养成观及“六个结合”的路径,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
Joan Loughrey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对全球法学教育的影响,强调法律人需平衡技术应用与人类判断力,赞扬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贡献并期待深化国际合作。
学院首届优秀校友、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二庭庭长辛崇增以“探索、成长、传承”为关键词,分享了从理论学习到司法实践的历程。
开幕式后,王立艳与王轶共同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建院20周年图片展”揭幕,现场播放祝福视频并举行院庆主题蛋糕分享仪式,气氛热烈。与会人员随后观展合影。
当日上午的圆桌会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屠化校友主持,北京大学潘剑锋教授、清华大学王晨光教授与许身健院长围绕“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回顾与前瞻”展开深度对话,为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法律专业学位教育回顾与前瞻”圆桌会议)
1日下午,三场平行分论坛同步开启。分论坛一“中外法律教育互鉴”汇聚多国学者,聚焦法律伦理、数字时代课程改革,提出“三新三高”(新起点、新形势、新机遇,高质量、高平台、高协同)框架,探索国际交流与本土实践融合路径;分论坛二“法律博士培养”明确其应用型、高层次定位,探讨招生、师资建设、能力标准等问题,分享院校实践经验;分论坛三“法律硕士培养”回顾三十年发展,围绕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特色方向建设等议题,交流突破路径。
11月2日,大会继续举办首届法律博士生论坛与第三届法律硕士生论坛,博士生论坛设三个会场,围绕“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起点与焦点”“跨领域实践”展开研讨;硕士生论坛设两个会场,聚焦“思政引领成长”“涉外法治能力塑造”,展现青年法律学子的思考与担当,学界及实务界专家担任评议嘉宾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