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我校国际法学院兼职教授赵国材先生在昌平校区围绕“国藉问题”为我校学生作了一场精彩讲座,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马呈元主持了讲座。
赵国材教授从管辖权说起,讲解了管辖权的起源与分类,即按国籍确定的属人主义、按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属地主义和针对国际法上重大罪责的普遍主义。赵国材对国籍的定义是“国家与个人的法律关系”。他指出在中国国籍问题的凸显在于侨民问题。清朝把侨民称为“天朝弃民”,不注重保护侨民的权利。民国则称华侨为“国家之本”,从此国籍才日渐被国人重视。国籍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里有不同的确定标准,分别是按血统和按出生地决定,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加深大家对国籍确定标准的认识。
对同学们问及的双重国籍问题,赵国材教授指出,中国现行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中国国民具有双重国籍,比如香港居民。根据英美法系,香港回归前出生在香港的都具有英国国籍,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只要不明确申请加入外国国籍,他们的英国护照可以使用,同时他们也具有中国国籍。
最后,赵国材语重心长地嘱咐我校学生趁年轻多看报,多看权威杂志和经典著作,同时要注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做到“站起来能说,坐下来可写”。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