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校德育试点班——人文学院03级新闻一班已经创建一年多了。在人文学院和我校党委宣传部的辅导下,他们从大一走到大二,面对各自不同的体会,近日,德育导员们与该班同学一起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气氛亲切融洽。首先,该班班长和团支书对同学们过去一年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总结。他们曾多次一起出游、野炊;曾与人文学院和党委宣传部的老师一起举行了一场羽毛球赛;上学期他们还自己在人文学院组织了一次我的12·9主题团日活动,自编自演各种节目使观众在时而轻松时而严肃的氛围中受到很大收益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还自己筹划创建班刊;开展寝室文化。而他们从步入学校第一天起的所有班级生活都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随后,班级同学就德育试点班及其发展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一年虽然是在德育试点班,可是很大程度上与其它班没有多少差别,对自己的地位不明确;有人认为自己与老师接触的不多;有人提议大家在生活中如有矛盾应该说出来不要有隔阂,应该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习上应该继续努力,保持好成绩;希望老师今后给与更多地指导和帮助……
面对这些问题,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军和德育导员们分别提了一些建议和想法。他们表示对于试点班人文学院和宣传部也处在探索中,但是一定会努力与同学们一起搞好班级活动,建议大家搞好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并建议该班开展主题为“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宿舍文化评比活动。今后人文学院与宣传部会对同学们好的想法和提议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最后人文学院党支部书记杨军还给试点班的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份自己的“五年规划”。
据悉,下一步德育试点班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前不久的我校的德育问卷作统计报告。
[关于德育试点班]
为探索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机制和模式,寻找我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在我校党委的统筹指导下,2003年9月,由人文学院和党委宣传部经过共同研讨,决定以2003级新闻1班为“德育教育试点班”作为进行我校德育创新工作的试点。设立“德育教育试点班”的目的在于将人文学院的学科特色和我校党委宣传部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对试点班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管理机制、方法手段及评价、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改革,形成全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德育教育试点班”的主要特色是:
1、 实行德育导师制,创新了德育工作机制。
德育教育试点班”由人文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主管,校宣传部的全体党干部和人文学院两课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导师制注重情感性原则,每位导师分别担任3名学生的德育导师,和这3名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从学习、生活的日常细节入手,做他们的师长、朋友,以学生当前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成长规律,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
此外,建立学生德育档案。针对每一个新生建立独立档案,由相关德育老师充实内容。每位老师都建立了《学生基本情况表》、《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阶段培养计划。通过短信、电话、定时面谈、学生周记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学生心理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做跟踪个案记录, 并坚持撰写导师日记。同时,党委宣传部也委派一名辅导员负责管理该班的德育教育情况,通过摄影、摄像将该班在校四年中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都记录下来,真正实现“全方位”、“全员”、“全程”育人。
2、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重要作用的同时,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小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针对适应学分制下原有学生班级联系松散的实际,除了重视学生会、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等常规学生组织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外,创建“宿舍团小组”。具体做法是: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生党团小组,寝室长兼任团小组长,开展“多位一体”(一个寝室兼宿舍、团小组、入党积极分子支部等多项功能)的建设,并在团日活动中展开文明寝室评比。这种工作方式既进一步加强了宿舍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扩大了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3、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实践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以德育班为依托,发动该班同学在全院各年级开展大学生德育认知调查活动。
其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利用宣传部(新闻中心)下属校报、广播电视台、网络工作室、摄影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目前,该班学生广泛参与了学校各类媒体的工作。通过实践参与新闻宣传工作,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敏感性,形势政策理论水平以及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大限度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
第三,通过策划开展“宿舍文化周”、主题团日、班刊和社会实践设计等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把班级和团支部的各项推优、评奖、政治学习、学风建设、安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工作都落实到每一个团小组进行。
4、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自德育试点班开办之际,人文学院辅导员就建立了详细的学生档案和家长通讯录,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效果。两年来,人文学院院报《三立月报》每一期都会寄给全院每一名学生家长,使他们能够了解学院的各项工作和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新年的时候还会给学生家长寄去新年问候。这些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得到了家长的信息反馈,构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