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2005”正式开坛

来源:图/摄影工作室 艾群 文/科研处   3-28   阅读:
T AAA

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2005”于3月24日正式开坛。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威格莫尔特座法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罗纳德•艾伦以《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为题,分别于3月24日和3月25日向学院路校区的200多位师生作了第1讲和第2讲。徐显明校长会见并宴请了艾伦教授一行。

这两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由诉讼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英辉教授主持,张保生副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艾伦教授的学术背景及受聘诉讼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的情况。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樊崇义教授与艾伦教授互赠了礼物。

艾伦教授在论坛第1讲《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中论述了法治的核心要素。他强调,在某种意义上,证据法是法治的基石。中国在证据立法过程中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某些规则和程序,但由于它们植根于其他国家的不同于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中国必须认真审视制度方面的复杂性,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来设计诉讼制度。为了使听众更好地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行,艾伦教授从四个方面作了阐释:(1)书本上的法律和实际上的法律;(2)程序法和实体法;(3)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4)经济。他指出,诉讼法和证据法在某些重要方面截然不同。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带有地域性,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而证据法作为人类理性的产物,更具有普适性。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可以通过证据规则予以深化。证据立法也应该从其普适性出发。

在论坛第2讲《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中,艾伦教授主要依据美国《权利法案》、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和平等保护条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还重点论述了隐私权和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在论述平等问题时,他认为,平等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之分。他还根据律师帮助权利和禁止非法搜查和扣押的权利,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两次论坛结束后,艾伦教授回答了在场同学的提问,并对同学们的提问水平给予高度评价。艾伦教授是英美法学界著名证据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专家。他是美国法律学会成员,美国法学院证据分会主席,美国律师协会刑事司法分会程序和证据规则委员会副主席。《纽约时代报》称他为美国证据法和诉讼法的领军人物。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还就双方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的合作问题与艾伦教授进行了探讨。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2005”将继续邀请10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讲座内容除法学外,还将进一步拓展到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以加强我校学者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并促进本科生、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