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7点,我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二十五期于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11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网络谣言治理。法治政府研究院林华担任主报告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黄璇、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聂书江、比较法学研究院孙海波担任协同报告人,讲座由法律史学研究院王银宏主持。校长黄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讲座。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林华围绕“网络谣言治理的市场机制”,从网络谣言治理的主体和时间、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他提出,应淡化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组织设立和运行的直接控制,加强市场自身对网络谣言的规制。黄璇认为,网络谣言首先应区分谣言、谎言和流言,在明晰对象的基础上,谣言治理才成为可能。聂书江认为,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是获得信任和同情的过程,谣言出现时应根据传播的规律有预案的进行规制而不是根据经验来处理。孙海波认为,网络谣言治理应区分较高价值的网络言论和较低价值的网络言论,对意见表达的限制应回归到宪法学对言论自由的规定。
在互相发问与辩驳环节,林华对聂书江提出的虚假性、攻击性谣言和孙海波较高、较低价值的言论区分持保留意见。回应林华的问题时,孙海波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较高价值的言论也应当进行限制;聂书江认为,谣言属于舆情机变的内容,不属于消息,谣言有倒逼、促进、分离、聚合的作用。
主题报告结束后,黄进就四位报告人的内容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谣言止于智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正确的,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沉默的大多数并不知情,信息真真假假如何区分?针对黄进的提问,聂书江认为,首先通过大数据判断谣言所在的领域,再通过技术帮助分析潜在的舆情方向。林华认为,首先通过分析言论的社会危害性对谣言进行界定,进一步关注言论的市场机制,通过论证区分真假消息。
21时许,第二十五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言无刀锋却能伤人,网络谣言治理需要政府、市场、法律的多元规制,网络谣言治理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