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民商经济法学院主办,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协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张鸣起,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功成,我校党委常委时建中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致辞;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专家领导,来自我国二十所高校的学者教授,以及来自各期刊的编辑老师和实务界专家参与了研讨。

张鸣起对娄宇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并就劳动者权益保护提出三点意见:首先,要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论述。其次,要准确把握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挑战,对劳动关系认定模糊、休息权和安全权落实困难、隐性加班、数据风险加剧、职业发展受限等新问题精准制定对策。最后,张鸣起会长号召各位学界同仁从宏观与微观多个层面献计献策提出完善路径。

郑功成在致辞中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劳动关系的变革,必须突破原有制度安排的局限,建设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劳动保障体系。郑功成教授特别强调,将本次课题研究上升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高度很有必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尤其需要基于中国经验,推动学科自主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时建中感谢了各位专家对课题申报及研究工作的支持,他认为目前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新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回应新的制度需求,推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时建中还表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必要保障,并期待本课题可以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提出针对性强、可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治国理政方案。


科研处处长王青斌主持了合作单位授牌与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课题汇报环节由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杨飞和讲师丁雯雯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娄宇代表课题组进行了汇报。各子课题负责人进行了补充汇报。
平台用工合规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问题,同时也具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上的理论价值。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理依据与宏观制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司法保障研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立法保障研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行政执法保障研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社会治理保障研究”五个主题展开了发言,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不同建议。

此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得到了国内理论界学者和实务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学者专家们精彩的点评和宝贵建议也对本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据悉,未来一段时期,课题组将继续携手实务界、学术界和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争取在学理上深化对中国新就业形态法律关系认定规则和权益保障知识体系的研究,同时在策略上为推进中国劳动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灵感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