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赓续法治薪火 探赜行诉新程 “《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讲座举行

来源:法学院   5-17   阅读:
T AAA

4月29日下午,为庆祝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订施行十周年,法学院行政法学研究所于海淀校区举办《行政诉讼法》修订实施十周年系列讲座第一讲“《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320讲,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原主任袁杰作为主讲人,回顾《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订内容,展望未来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人员、京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百余名学生参加了讲座。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原主任袁杰结合自身长期从事立法工作的丰富经验,系统地回顾了《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订的背景、原则、重点条文及立法过程。她指出,该法的修改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作出的,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权利保障的期待,也展现了立法机关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

讲座中,袁杰以亲历者的视角详细讲述了修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制度设计。她介绍,2014年的修改以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为出发点,通过确立立案登记制、扩大受案范围、引入提级与跨区域管辖机制、加强对行政权的司法审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监督。针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复议机关与原行政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等制度安排,袁杰指出,这些规定不仅具有程序意义,更具有制度引导和价值传达的作用,有助于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提升司法权威。

袁杰还回顾了修法过程中的广泛调研与充分论证。她提到,为确保立法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立法机关共组织了多个分片座谈会,全国三十余省份派人参加,还召开了多轮专题论证会,吸纳了来自法院、律师、行政机关和高校学者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整个修法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为法律文本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及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发展,袁杰指出,《行政诉讼法》在2017年增设相关条款,标志着我国行政法治进入了更加积极主动的阶段。检察机关通过提出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这种制度创新不仅体现了权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展现了法治建设的新探索。

袁杰最后强调,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持续倾听社会声音、回应公众关切。她表示,此次修法十周年的回顾,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制度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与谈环节,多位嘉宾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回应。

罗智敏对袁杰来校讲授行政诉讼法修订过程表示由衷感谢,她指出,袁杰主任作为行政诉讼法修订的重要参与者,此次讲座对同学们深刻理解行政诉讼法修订的背景、过程而言意义重大,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罗智敏教授指出,从主客观诉讼角度上来看,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混合“解决争议、权利救济、监督行政”三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行政诉讼规则体系产生内在冲突,并提出结合中国法治发展的实践,在行政诉讼制度的设计中应更加突出公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涉及原告资格、诉讼类型化等具体规则的体系化调整。

在互动环节,现场多位同学踊跃提问,围绕条文解释、程序设计与行政法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交流。袁杰与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研究与工作经验,逐一予以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一致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对《行政诉讼法》修订历程的理解,也为进一步认识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思考。在修法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具有特殊意义。相信未来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行政法治建设也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