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亦柔亦刚,感受菊与刀的别样魅力——记行思讲坛第十八场

来源:刑司记者团   12-3   阅读:
T AAA

11月29日晚七点,行思讲坛第十八场在逸夫楼刘皇发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坛是由刑事司法学院分团委主办,刑事司法学院学生会学术一部承办的,本次讲坛的主题是“樱花与武士刀——探究日本文化的双重面孔”,主讲嘉宾主要有郭连友教授、唐永亮博士和张天民博士。在主持人简短介绍之后,三位嘉宾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入场,本次行思讲坛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首先,嘉宾主持张天民博士对本次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引入,让论坛在一开始便充满了神秘感与学术性。张天明博士在进行他自我的阐述十多次提到了《菊与刀》这本书,这也预示着接下来论坛内容必定于这本书有关。

接下来,郭连友教授进行了有关武士道的发展过程主题演说。郭教授从武士、武士道及武士刀的发展解读了日本的历史,并从中解读日本的文化。他同时也强调日本文化并非想大家一贯认为的军国主义,他所崇尚的尚武精神,与军国主义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认识日本的武士道、尚武精神要从日本的历史、文化、国民性中去认识。

精彩的演说之后,唐永亮博士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日本文化是柔软性欲强韧性的的统一。柔软性可理解为善变、可曲可直,是以柔克刚,唐博士从政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及宗教方面对日本文化的柔弱性进行了分析 ,一次对这次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与解释。在谈到强韧性时,他仍就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日本文化中的强韧性是一种柔中带刚。

听过了两位的精彩解说,张天民博士也对以上两位的发言进行了小结,同时又发表了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相关见解,认为爱美之心与武士并存,并借此向两位教授继续发问。

郭连友教授引经据典,从中日文化的对比着手,并在此谈到了《菊与刀》这本书。从他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经历来看,日本人本身似乎也并不矛盾。他强调说日本人特别重视生,认为应该善始善终,而日本武士则是不惧生死,这其实与佛教传入、人本人的忠诚观念有关。并且在武士特别重视整体,并不像中国强调个人,差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唐博士继续补充到,日本武士不惧生死与他们的荣誉感也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他又提出了另一种解读方法,日本人的好斗于尚礼可以从空间与时间上去认识。在空间上,在团体内部他们是尚礼的,而在团体外部则是好斗的;在时间上,他们文化也会随时间变化。

张天民博士也紧接着谈到,日本文化并不系统,是支离破碎的,他是在学习中逐渐确立自信。之后唐永亮博士继续补充说,日本文化并不像中国文化那样根深蒂固,他其实拥有一种文化自卑感,日本文化的矛盾性从时间上也可理解为在和平时期是保守的,在危机时期是创新的。

论坛进入现场问答环节,前后共有三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在场嘉宾进行了提问,郭连友教授和唐永亮教授就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从他们的解答中也让我们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更加深了一个层次。

问答环节结束之后,本次行思讲坛也接近了尾声。在张天民博士对今天论坛进行了简要总结后,第十八场行思讲坛在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画上了句号。三位嘉宾深入浅出的讲解也让身临现场的同学获益匪浅,这也极大的激起了同学们对日本文化的兴趣。衷心祝愿行思讲坛能够越办越好,同时也感谢学术一部为本次讲坛所作出的付出!

嘉宾简介:

郭连: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

唐永亮: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院,中国日本哲学会副秘书长。

张天民: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