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精英荟萃谈“山寨”,多元聚焦论“宽容”——“六朵金花”齐聚“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九场

来源:科研处   11-25   阅读:
T AAA

“山寨”、“山寨产品”以及所引发的“山寨文化现象”愈发为人们关注与熟识,对“山寨”的观察和辩证思索在学术界也一直在进行,为了探索在转型社会的中国,究竟该对山寨产品持有怎样的态度,科研处主办的“宽容还是责难:山寨产品的中国命运”——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九场于2011年11月23日晚在学院路校区教学楼319教室举行。此次学术沙龙一大亮点就是主报告人、协同报告人和主持人均为我校女性青年教师,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六朵金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一论题,关注处于转型社会中国的山寨产品。

来自商学院的青年教师陈曦博士担任本次沙龙的主报告人,来自商学院的慕凤丽博士、来自民商经济法学院的郑璇玉博士、来自社会学院的张卓博士和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天铮博士担任协同报告人。来自比较法学研究院的赵宏博士担任本次沙龙的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出席并全程参加了此次沙龙。参与沙龙的还有我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等。

沙龙一开始,陈曦博士首先做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主题报告,她从今晚主席台就坐的六位女性青年学者谈起,感叹当今女性对学术的执着与特有的“爱”,指出这即是古人所谓的“坤德”——女性的扶持、包容精神。进一步引出这也就是她对当今山寨产品的基本态度,那就是要以包容之心看待这一现象,并期望山寨产品最终带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飞跃。陈曦博士指出,山寨产品古以有之,那些一衣带水的邻国,无不从强盛的古代中国模仿、复制产品乃至文化习俗。今天的山寨产品之所以成功,因素有三即市场目标明确,先模仿后突破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力。最后,她总结,在经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应当以坤德之心包容山寨产品,宽容现实存在,鼓励其发展。她说,在普通民众质疑的目光下,这种“爱”需要勇气,因为这里也寄托着草根英雄的品牌梦,也寄托着中华复兴之梦。

随后,拥有经济学背景的幕凤丽博士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做了发言,她指出作为企业发展,必须拥有符合市场的发展逻辑,如果企业一味山寨,不懂创新,那最后只有灭亡,所以,宽容还是责难,山寨产品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企业自身。

本次沙龙唯一拥有法科背景的郑璇玉博士则认为应深挖思考的是企业未来的命运,现阶段没有宽容的必要因为很多企业的行为是合法的,完全可以让它自由的存在,更应关注的则是企业如何利用各国的知产保护安全的发展,因此她简要分析了山寨企业可能在著作权领域与专利权领域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列举了广东高院的判例,为山寨企业的合法生存指引方向。

山寨企业得以生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消费群体,因此来自社会学院的张卓博士从心理学角度着重分析了山寨产品的受众群体。她指出,知名产品是山寨产品存在的原型,而消费者对知名产品的熟识度,外观认同是山寨产品的消费动力。此外更重要的则是情感上的认同,这即是实现产品去山寨化的关键,就是让消费者能够认同产品,认同产品背后的品牌与企业文化,使得山寨产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未来去山寨化的方向。

最后,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王天铮博士从传播学的角度谈了她对精神类山寨产品,比如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等节目的理解,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她首先简要解读了传播的含义、模式以及意义,接着分析了精神类山寨产品的起源,她说,这代表了一种话语权的解放,代表了民间渴望表达与宣泄的情感。王天铮博士建议山寨类节目形式上可以模仿,但内容一定要创新,这才能使这种民间文化真正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在赵宏博士幽默、风趣的主持与积极、有序的调动下,沙龙现场争鸣不断、互动热烈。六位青年女性之间不乏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为听众奉上了一场学术的盛宴,同时也将沙龙推向了高潮。刘星博士作为本次沙龙的点评嘉宾,结合各位报告人的不同学科背景总结、进行了互动,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本次沙龙的最后,黄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对在场六位女性青年教师的学术报告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功,认为这种以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跨学科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法大学建立开放型、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的宗旨理念,衷心希望它成为法大代代传承的品牌栏目。最后,黄进对青年学者学术之路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鼓励广大青年学者志存高远,开拓创新,为社会、民族、国家做出应有贡献。至此,长达近三个小时的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由科研处主办,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沙龙在黄进校长的直接倡导和支持下,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场,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开展学术对话、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质学术沙龙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今后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将会作为我校的品牌活动继续开展。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