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新视角下的“三纲”与中国民主社会建设——方朝晖教授走进“银河百家讲坛”解读儒家“三纲”思想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12-27   阅读:
T AAA

12月26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银河法律教育中心协办的“银河百家讲坛进法大”系列大型讲座再次开讲。本次主讲嘉宾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方朝晖教授。

当今中国要不要摒弃“三纲五常”?也许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肯定的回答——要摒弃,认为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为封建等级制度的辩护,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但是,方朝晖却认为,“三纲五常”非但不要摒弃,而且是中国建立民主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

从“方孝孺之忠”谈起,方教授为我们层层拨开“三纲”的迷雾,他认为,方孝孺维护的不仅仅是建文帝的利益,更是在捍卫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君为臣纲”背后包含的正是政权合法性问题。从《论语·先进》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到《孟子·告天下》中的“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从《郭店楚墓竹简·鲁穆公问子思》中的“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到《礼记·覃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方教授旁征博引,为我们解读了真正的“三纲”,指出“三纲”的基本含义是:1.以大局为重 2.从民族大义出发 3.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4.忠于自己的良知与做人的道义。因此,它不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三纲”,不应该被抛弃。

“在我看来,儒家思想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三纲’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意义,是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民主国家不可忽视的文化条件。”他认为,现代民主社会的现实基础包括血缘纽带的冲破、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诞生。而真正的“三纲”思想正是维系这个基础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南斯拉夫的解体中,方教授指出,民主政治最大的敌人便是小团体主义,而“三纲”所倡导集体主义能够有效克服小团体主义,维护民主。

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与方教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整场讲座中,方教授独到的观点、缜密的论述以及风趣的语言给现场的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掌声在学术报告厅的上空久久回荡。

随着本场讲座的结束,第三季的“银河百家讲坛进法大”也暂告一段落。回顾第三季,刘扬体先生、沈湘平老师、方朝晖教授的精彩讲述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普及,更是学术精神的陶冶。

本着“浓郁校园学术氛围,繁荣校园学术文化,弘扬校园学术精神,加强内外学术交流”的宗旨,“银河百家讲坛进法大”系列大型活动将于下学期推出更加精彩的第四季系列讲座,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