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度博士后入站仪式暨培训交流会议在学院路校区图书馆贵宾室举行。 入站仪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斌教授主持。刘斌介绍说,本年度共计招收30名博士后,招收人数为历年之最。他还就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博士后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挂职实践基地”以及博士后学术活动平台等方面情况,作了简要说明。
终身教授应松年先生作为学校博士后合作导师代表讲话。应先生说,“法大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这么多青年才俊加入法大的科研队伍,令人无比欣慰。国内外博士后制度发展实践证明,旨在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博士后制度,确实在培养和选拔尖端创新型科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博士后要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负众望,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注重培养中国国情背景之下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努力撰写一些具有学术分量和社会现实价值的学术论文著作和项目成果,力争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端科研精英,为我国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博士后能够充分利用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博士后“制度特区”的各种优势和优越条件,把握机遇,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矢志不渝,勇攀科学高峰,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博学厚德,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国之栋梁。
人事处副处长王林怀代表人事处对各位博士后表示真诚的欢迎。他表示,人事处将一如既往地对各位博士后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支持,并欢迎博士后对人事处的工作提出良好的建议和意见。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教授代表学校与研究生院欢迎博士后加入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说,博士后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要同时扮演好老师、学生、科研人员三种角色。学校近年来环境改造,基础条件较差,但是学校学科特色鲜明,拥有一大批像应松年先生这样的名师大家,拥有国内最大的法学家集团,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学术活动异常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在国家的政治和法治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国当代学术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一个特殊的转型期,学校作为我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瞄准的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的是关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紧迫、最急需的问题,国家对学校参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法治建设方面有着特别的期待和很高的期望。因此,博士后应尽量地把研究课题往国家重大的、紧迫的问题方向靠拢,使研究兼具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博士后应有严谨的学风,努力使《博士后研究报告》在学术上立得住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够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的水平。希望博士后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提升博士后的活跃度,凸显博士后在学校的存在,形成一个密切联系、互相帮助的群体。他最后祝愿各位博士后在接下来的两年博士后生涯中,工作、学习、生活顺利圆满。
入站仪式结束,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随后举行了入站培训交流。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后胡献旁作为在站博士后代表分享了他的研究经验和工作体会。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就博士后相关制度进行了解读,并与博士后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