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11日晚上7点,国际儒学院在学院路校区教学楼307教室举办了“儒学讲坛”第39讲,本次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他以“宗教大同与理学”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了他在宗教终极关切层面的最新思考,国际儒学院副院长王心竹老师主持并作点评。本次讲座也是中国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张学智教授首先肯定了在启蒙心态深入人心,科技思维席卷一切,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人们的心智被利益和竞争所占据的现代社会,宗教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进而指出,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宗教,是精神的宗教,对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一份终极关切,对终极存在本身的皈依、敬畏和精诚的信仰。尤其是在后现代的今天,在变革的思潮中,我们更要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人的平和生活,人的对焦虑和忧惧的解脱。在此基础上,张学智教授以个人的体会,梳理了宗教观念与理学思想的某些相似之处,通过理解和诠释宋明理学的义理,来发挥其“宗教”意义,回答了中国哲学是否是宗教以及宗教究竟该如何这个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与张学智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他渊博的知识,详细的讲述,细致的解答,显示了名师风范,在场师生收获良多。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学术交流,展现了学院的风采,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氛围。
国际儒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和国际儒联合作创办的以“从事儒学教育,培养儒学人才,开展儒学研究,弘扬儒学精神”为宗旨的二级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就开设儒学讲坛,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儒学专家开设儒学等传统文化讲座,迄今已经举办了三十九讲。
张学智,1952年生,宁夏中卫人。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副主编等。学术成果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