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专业就业挺不错的”,我校刑事司法学院2003级侦查专业王颜新说,就像我校07年本科报考指南上所介绍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和他的同学们,以及之前的师兄师姐们,经过本科4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均因比较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获得检察、国家安全、公安等部门的青睐。他说,过去两年,每年国家安全部来我校招聘时,01级、02级应聘的侦查专业毕业生几乎都能全部通过。
侦查专业在国内高校中,亦属少数。它作为我校的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与开设该专业的刑事司法学院从招生开始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创新密不可分。
刑事司法学院是我校唯一设有两个本科专业的法学院。该院副院长王平教授说,刑事司法学院整合了院内、校内教学和科研资源,形成了以法学为主导,侦查学为支撑的学科格局;尊重并结合两个学科各自特色,通过开展刑事法论坛、建立侦查专业实验室、开设实践课程等,该院两个学科相互补充,并努力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培养“职业化与精英化相结合”的法学和刑事科学合格人才。
结合专业特色理论结合实际
“大部分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王颜新说,侦查系近20门专业必修课中,现场勘察学、法医学、司法摄影等10来门课教学中分为两个环节,即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我校C段二层,有着侦查系多个实验室,王颜新和同学们学着使用测谎仪、针孔摄像机、高压静电吸附器等专业仪器,学习各种侦查技巧和手段。
在学校礼堂后面的空地上泼红墨水,制造脚印、指纹,设计逃跑路线,用石膏粉提取脚印,用专用粉末提取指纹……“很多课都是走出课堂的”,王颜新说。他和同学们经常这样“在学校很多地方做现场勘察实验”,曾经有一次,在制造现场过程中,让一个同学躺在地上装尸体,甚至引来了正在巡视的校园110,让他们误以为发生了事故。此外,他们还经常会到公安大学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做实验。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依托证据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刑事司法学院组建了一支有着丰富刑侦经验的教师队伍,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请进来”众多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进行讲座指导。王颜新就曾经听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位破过很多大案的检察官进行的有关高科技犯罪的讲座,听过一位资深公安工作人员进行的关于讯问技巧的讲座,这些讲座让他“受益颇丰”。
身处四大法学院之一的刑事司法学院,王颜新和同学们在与刑侦有关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等必修专业法学上也得到了优秀教师的指导,从而掌握了扎实的理论法学和刑侦知识,再加上系统的“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和训练,“素质很高,用人单位很喜欢。”王颜新说,同学们无论是法学、侦查学理论,还是侦查实际技巧和能力都比较强,去年在学院建立的与专业对口的海关、公安、检察等多个部门的实习基地锻炼中,同学们甚至直接参与过稽查、案件处理等实务工作,“得到了好评”。而之前该专业毕业生收到国家安全局、海关等部门伸出的橄榄枝也充分说明了刑事司法学院对侦查专业的教学模式是成功有效的。
除了针对侦查专业创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外,刑事司法学院在该院的法学教学中,也积极创造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譬如进行同学们间的模拟法庭比赛、组织集体专业实习等。据悉,刑事司法学院还将开设青少年犯罪学法律诊所课程,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此外,侦查专业的专业课亦对全校同学开放,所有对侦查手段、侦查技巧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修法医学等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论坛讲座引导法律前沿理论
2007年4月27日,刑事司法学院举办了第八届颇受欢迎的刑事法论坛,我校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作富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齐聚昌平校区礼堂,“聚焦刑事司法和解制度”,共同探讨“‘宽严相济’还是‘司法不公’”。
2003年10月21日至今,以“刑事诉讼法在修改之思考”、“国际公约与反腐败问题”等为主题的连续成功举办的8届大型刑事法论坛;2003年3月,“司法考试论坛”;2005年5月,透视《反分裂法》论坛;2006年4月,“对话安乐死现象与立法”研讨会……据统计,刑事司法学院每年会在礼堂举行学术论坛2—4次,在各阶梯教室举办学术讲座10—14次,3年来累计举办了近30场大型的学术论坛、讲座,在校内树立了刑事法论坛、大律师讲坛、行思讲坛等刑司品牌活动。通过这些多样的法律论坛、讲座,该院为其法学、侦查学专业,乃至全校的学子们提供了便捷的接触前沿法律思想的机会,在校内掀起一次次的学术风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了学习风气。
与另外的三个法学院相比,刑事司法学院双本科专业的专业设置,使得它在教学上需要结合两个专业各自特色设置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人才培养上,刑事司法学院在法大的四个法学院中独树一帜。尽管在教学形式多样性稍显不足,在侦查专业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但是刑事司法学院一直在努力着,让两个专业更好地互补,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