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尊重中国历史传统 张晋藩教授讲授“西学东渐与新思潮的兴起”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通讯员 袁家超 李凯林   3-28   阅读:
T AAA

3月26日,我校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为我校06级博士生作了题为“西学东渐与新思潮的兴起”的精彩讲学,丰富确凿的史实,学贯中西的视野,使听讲的博士生们享用了一顿精美的文史哲大餐。这是我校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系列讲座第四讲。

张晋藩教授以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精湛的史料,展示了从明末到清朝灭亡这300年间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体包括:西学东渐的途径、新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不同时期新思潮的主要特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看应如何正确对待西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张晋藩教授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搞研究必须从史实和现实实际出发。西学东渐始自明末,最早的传播途径是利玛窦等传教士,他们影响了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以至皇室,而后逐渐扩大到中国的翻译、出版、教育等各个方面。随着西学东渐,各种新思潮在中国迭次兴起,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以大师的笔触,精当地勾勒了各时期新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黄宗羲、汤若望、南怀仁、戴震、魏源、冯桂芬、严复、康有为、沈家本等都跃然眼前,他们的求进创新给莘莘学子以深刻启迪。

张晋藩教授重点分析了“中体西用”、改良主义等新思潮的主要特点。他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体西用”思潮,群众基础较为狭窄,学习西学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改良主义思潮的兴起,学习西学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此阶段,人们开始用社会进化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从制度层面探讨中西强弱及易势的原因,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国家的总目标,反对人治,建设法治,要建立大陆法系的立法体系。民权、民主浮现到政治舞台上。

张晋藩教授最后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对待西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西学东渐,使中国了解了世界,一代代仁人志士的探索,使中国人在近现代意义上思考了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未来。承认西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要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反对“西方中心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导中国完成了革命大业,但“左”的形而上学片面性也使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中断,今天有的人只知西学中的好而不知中国自己的优,形成百不如人的观念,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我们有义务发掘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法学文化资源,让它们获得传承与新生。

三个小时的讲学和问答互动,令博士生们受益匪浅。张晋藩教授在回答学生提问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到一个民族尊重历史传统的重要性,他殷切地希望同学们尊重历史,尊重前人,认真学习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优秀因素,积极献身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推动中国的繁荣富强。张晋藩教授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历史是一面镜子,张晋藩教授的演讲给青年学子拭去了镜面的灰尘。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