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6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在石景山法庭科学研究所举行开题报告会。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魏贻恒处长、王日春副处长,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巡视员史敏,北京市卫生局邓小红副局长、薛海宁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单国军博士和其他专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官,以及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石景山医院长期处理医患纠纷等实务部门的同志,还有北京市律师协会医事法律专业委员会职业律师,我校校领导、科研处、证据科学研究院以及项目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另外,因临时工作未能到会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钟东波处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晓红少将也提供了书面意见。
开题报告会由我校科研处崔永东处长主持,副校长张保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课题的成功中标,得益于教育部领导和校外专家的大力支持及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研究努力,他在代表学校向教育部领导和有关专家表示感谢的同时,表示学校一定要积极支持该项目研究工作,为其产出重大成果创造有利的条件。
课题组首席专家常林教授与8个子课题负责人联诀作了开题报告,对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总体框架、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对研究进度、人员分工作了周密安排,并汇报了目前已开展的一些工作。常林强调:《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作为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其学术价值在于,厘定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医疗损害的基本概念,从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侵权责任的层面,阐明其内在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系统处理医疗纠纷的多层次法律关系;其实践意义在于构建和谐系统地处理医疗纠纷的多层次法律体系、建立多渠道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重新构建医疗纠纷诉讼证据制度。他表示,医疗纠纷的解决涉及医院、患者、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社会保障机制等诸多因素,其解决机制的研究要在大量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认识医疗纠纷的特殊性,在理论和实践模式上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与会专家学者对常林教授和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对该项目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及课题组专家团队由医疗纠纷涉及的各部门人员组合等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充分肯定该项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专家们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