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深度】因为爱,所以西行

来源:新闻中心  3-12   阅读:
T AAA

中国政法大学西部志愿者协会作为全国第一个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而成立的专门性高校团体,其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相继开展一系列服务西部的志愿活动。其品牌活动之一——“微笑西部”系列活动——更是于每年寒暑假,面向全校范围招募志愿者,前往祖国西部地区进行支教、普法、调研等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解西部、奉献爱心的广阔平台。

随着公益理念的不断成熟,2015年寒假,西部志愿者协会大胆变革,首次以“乡村冬令营”的概念替代了原有的“支教”一词。变换名字,既是为了倡导一种更为平等和创新的“对话”,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也是一种对回归活动本真的寄望。希望通过冬令营活动,一方面为孩子们提供看世界的新视野,另一方面则让大学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获得自身的成长,从而引导大众预期和口碑。

在此理念的引领之下,云南队、四川队和贵州队共48名志愿者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为期十天的冬令营生活。而记者也切身参与其中,以云南队为切入口,通过对这一志愿团队日常教学生活的观察及对志愿者与当地孩子的广泛采访,试图还原大学生假期志愿活动的真实面貌。

播下一颗爱与希望的种子

云南队本次冬令营的目的地是位于昆明市晋宁县六街镇的六街镇中心小学。该校硬件设施良好,配备有专门的计算机房与多媒体教室,一改以往“支教地点”给人以穷乡僻壤、与世隔绝,当地孩子闭塞、不经世事的惯常印象。看到学校拥有如此先进的学习设备,志愿者们一方面由衷地替当地孩子开心,另一方面却也对自己的志愿活动产生了担忧。“看着他们的学校,感觉和自己的并没有差很多,我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因为我觉得自己所看到的,好像他们都能看见。”一名志愿者如是说。

初来乍到的纠结,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淡化,进而内化为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演变成为一种对于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的动力。

四年级英语课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引导孩子将英语当做一门语言而非工具,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志愿者打破常规,以英语短剧的形式开展教学,并教授孩子以很多口语化的英文短句;五六年级的科学课同样充满趣味,以“鸡蛋撞地球”试验为教学中心,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与设计试验的材料与装置,以保证鸡蛋从四楼扔下不被砸破,并在实验后讲解个中科学知识;中高年级课堂中更是新增了“思维课”,通过让孩子们就某一日常生活用品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展开联想,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与问题分析能力。

在云南队中,这样的趣味性课程还有很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这些课程经过时间的检验,也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甚至有些孩子在活动结束之后仍能自主学习,并给志愿者发来告知进步的短信。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埋下的兴趣之种,在未来也将成为孩子们学习过程源源不断的动力。

家乡在云南的彭婕告诉记者,“看见她们,就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当年曾有北大的研究生来我们学校支教,其中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坚定了我想要走出去的信念。也许我们带给孩子们的,更重要的不是这短短十天的学习内容,而是看向山外世界的一扇窗口。”

虽然冬令营活动只有短短几天,志愿者们能教授给孩子们的实质性知识的确有限, 但志愿者的种种举动却为孩子们种下了一个对未来的憧憬之梦。也许,就像彭婕一样,待这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之后,又将落叶归根,回馈故土,播撒更多爱与希望的种子。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六街是一个安静的小镇,除了赶集时分,每天不论何时,街道上总是冷冷清清的。记者询问后才得知,原来这里的很多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镇里的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云南队队长姜佩东告诉记者,“六街的孩子们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关心,因此很多孩子愿意和我们呆在一起,甚至一大早就来到我们的旅店楼下。对于他们来说,更需要的是陪伴的感觉。”

而为了尽量多地陪伴孩子,云南队的志愿者们除了完成每日的教学活动外,都会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孩子们谈心、玩游戏。广场上、花园里、街道上处处都是大手拉小手的景象,处处都弥漫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

最受孩子欢迎的“琳琳姐”说,“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带给他们心灵的快乐,同时还将一些道理传达给他们。”在志愿者们看来,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充满爱与真诚,但这样的爱决不能是溺爱,这样的陪伴也决不能是对恶习的放纵。通过在课堂内外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志愿者们也在引导孩子们如何更好地以正确的方式为人处事。

魏嘉妃向记者提到,有一次在上表达课时,一个身材较胖的小女孩在发言时受到了班级同学的哄笑,当时这个小女孩满脸通红非常尴尬。但是后来通过引导其他孩子对这个小女孩的发言内容进行思考与学习之后,全班同学最终对这个小女孩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并集体将她推选为发言优异者。魏嘉妃告诉记者,“我想孩子们还小,哄笑并非恶意。但对这种行为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否则将不利于帮助被哄笑的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世上没有坏小孩,只是我们还没有走进他的内心,或者是相处的方式不对。”志愿者们包容着孩子的缺点,并力所能及地引导他们改正。正是秉持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任的这样一种态度,志愿者们才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宠爱”。

不忘初心,收获与反思并行

当被问及为何愿意放弃假期的休息时间而参与到本次志愿活动中来时,大部分志愿者表示,参与志愿活动绝非一种牺牲。在他们看来,通过志愿活动,一方面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带去一些温暖,另一方面,自身在活动中也获得了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一次实现自己“教师梦”的良好契机。

“公益的力量是双向的。”郭派麟告诉记者,“首先是觉得自己在思维、口才方面进步了不少,对于一堂课的表达,有了更多的掌控力。其次觉得自己也更能融入到集体之中,和其他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临别之际,孩子们送上的一个个亲手编织的花环、折叠的一只只爱心和千纸鹤、书写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和贺卡,则更是对这一段珍贵时光的最好见证。

而经过这次“乡村冬令营”活动,志愿者们对于志愿活动本身也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姜佩东在谈到志愿活动的不足之处时说,“过去我们每次过来都会给孩子带礼物,长此以往,很多孩子都把礼物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甚至有些孩子只是为了礼物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事实上,礼物只是我们心意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鼓励的手段。究竟应该怎样利用好礼物、实现它真正的功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而也有些同学认为,目前很多志愿活动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常常导致志愿者在与孩子相处的短暂时间里,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而更好地与孩子互动。除此以外,活动过后怎样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联系,怎样将活动的影响延续,也是摆在志愿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希望在未来,通过志愿者们的不断总结与改进,志愿活动能够一点点发展并愈发成熟。特别是长期以来,面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被“妖魔化”的困境,如何更好地实现扬志愿活动之长、避志愿活动之短,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快乐、陪伴与成长,更是每一位志愿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议题。

或许,只为看见孩子因你而微笑,这就是西行的召唤。

(文/实习通讯员 汪毓雯 编辑/李增洁)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