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我校推进组织“根植祖国大地 播洒法治阳光”法大基层校友寻访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践行二十大,法大校友在基层”为主题,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指导思想,聚焦扎根全国各地基层的法大校友,讲述他们的经验,记录他们的人生,展示法大校友的形象和精神风貌,鼓励更多的法大学子走向基层,在祖国各地播洒法治阳光。
常德鹰,中国政法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校友,现担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工作期间为完善西藏自治区审判系统 人事工作制度和西藏法治建设工作事业做出一定贡献;曾获2003年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公务员”;2013年获得拉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2015年获得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记者 鄢峻安 通讯员 杨子琪 实习通讯员 孙潇函)西藏,拉萨,海拔3650米。漫漫雪域高原之上,是中国政法大学2007级研究生常德鹰工作的地方。
今年是常德鹰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里,他主持审判,处理了无数案子;二十年里,他扎根基层,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切身难题;二十年里,他漫步高原,播下了法治种子。从最开始在日喀则市下设的南木林县法院工作,再到驻村干部,到现在成为了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级法官,岁月变迁,不变的唯有他的初心。
“其实我的工作经历蛮复杂,但我毕竟学的是法律这门专业嘛,所以我想啊,我一定要去办案子。”这么多年过去,常德鹰始终坚持着这种想法。二十年里,他在西藏踏踏实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办好每个案件、处理好每个纠纷,让人民群众切实地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因为信念所以坚持
高中毕业的常德鹰,怀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赴千里,来到陌生的西藏。
初到西藏时的困难是巨大的。高原反应、缺氧、低温、狂风,这些都是初来乍到的常德鹰亟需面对的难题。但困难远不止这些,贫乏的物质条件,糟糕的基建,都给常德鹰带来了学习和工作上的困扰。“那会路可差了,我们要到下面去走访考察,路上就得耽误数个小时,哪能跟现在比啊?”一天下来,往往一身泥泞,身心俱疲。同时,常德鹰在当地无亲无故,语言又不通,这些都让年轻的常德鹰倍感孤单。
但面对这些困难,常德鹰都咬牙坚持下来了。“我首先要感谢与我一同前来的同学,大家互相打气鼓励,才坚持下来的。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关键的支持。”
但常德鹰最想感谢的是淳朴、善良的西藏人民。“西藏老百姓对我们很照顾。有次下基层,按照当地习俗,青稞酒是敬最尊贵的客人,那次我被连敬了三大碗。”回忆往事,常德鹰笑着说。与内地情况相比,西藏的司法资源十分匮乏,人们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看着未能得到有效救济的人们无助的眼神,看着得到帮助的人们脸上绽开的笑容,常德鹰明白,自己有必须坚守下去的理由。
常德鹰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先进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传进西藏。二十年里,无论是在日喀则还是在拉萨,无论是身居办公室还是身穿法袍手握法槌身在法庭,这一信念从未改变。常德鹰决心要为西藏的法治建设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法治的种子播进千家万户。
俯下身子与百姓打成一片
说来容易做来难,在雪域高原从事法律工作,难度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
语言是常德鹰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刚进入法院工作时,他只能够理解一些通俗的藏语,但涉及到更复杂的语句就不行了。“我刚工作时审理过一起案子,是被告人骑着摩托车撞了人,在庭审中,‘baba’这个词不停地出现,令我十分困扰。后来才知道,原来‘baba’是藏语中摩托车的意思。”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常德鹰哭笑不得。
不止语言,在西藏地区处理案子,多了许多特殊性。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之间的差异,都构成了他们与百姓之间相互理解的壁垒。如何向藏民解释相关法律是常德鹰最头疼的问题,由于文化等诸多因素,许多藏民对法院的判决不能理解。常德鹰必须耐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跟藏民解释,不断地做出类比,用最简单的比喻来帮助藏民理解深奥的法律问题。
为了更好地贯彻自己的职责,了解藏民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西藏人民,在刚调来拉萨中院的时候,常德鹰还去驻村两年半,放下心态和身段,走进千家万户,与藏民们打成一片。“我们和民众是相互理解的。”谈到这里,常德鹰有些感动。这两年半,常德鹰和他的同事为藏民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为解决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常德鹰及其同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调查,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纠正了村民们“等靠要”的错误思想,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为解决村民“喝水难”的问题,常德鹰及其同事自力更生,带领组织村民们买水管,挖水渠,并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接入了当地的水网;为解决当地频发的交通事故,常德鹰及其同事开展安全宣传工作,进行交通法规普及工作,修建交通安全设施,大大减少了当地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在常德鹰看来,这两年半的工作经历是宝贵的,让他对西藏的风土人情,对藏民的思维方式有来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使得其日后在应用法律时更加游刃有余。
正是得益于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常德鹰为后续从事司法改革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常德鹰与无数怀揣着法治思想的人同行,一步一步地走在将法治种子播撒进雪域高原千家万户的路上。
一朝法大人,一生法大情
2007年,因在工作中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为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常德鹰短暂地离开了雪域高原,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开始了自己三年研究生生涯。这三年给常德鹰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法大求学期间,常德鹰师从李曙光教授。李教授的教诲,常德鹰直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李教授要我们锻炼体魄,唯有好的身体才能干一番大事业;老师还要我们为人处世必须低调谦虚,善于向别人学习,这些教诲我受益终身。”常德鹰满怀感情地回忆起当年老师的教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成为常德鹰的信条。面对当事人,他谦和低调,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兼顾当地的风土人情;面对工作,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李教授的教诲更让常德鹰认识到,即使身处基层,仍然要学会仰望天空。“做‘精英之领袖’,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叮嘱,老师希望我们能成为优秀的人,逐步影响到身边的人,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再‘兼济天下’。”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常德鹰写毕业论文时勇敢地挑战了证券信用评级方面的研究——这一现在仍是比较前沿的项目。在李曙光教授的指导下,常德鹰明白基层司法者也要拥有长远的目光和广阔的视野,必须对法治建设进行前瞻性的考量,始终保持敏锐的目光。
正是基于“做精英之领袖”的理念,常德鹰不断追求卓越,接连夺得多个荣誉:2013年获得拉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2015年获得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回顾这些荣誉,常德鹰感到欣慰,认为对得起李教授的教诲。但他亦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未来,常德鹰将会为西藏法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谈及对法大学子的寄语时,常德鹰最希望的是同学们有强健的体魄,在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锻炼。“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他笑着说。同时,他郑重地说:“法大人无论是从心智还是精气神上都有着超乎想象的能量,他们心中始终坚持着公平和正义,在内心深处也是想为这个社会做实事的。我当然欢迎大家来基层工作,但我相信,大家无论去哪都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常德鹰最朴实,而又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