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极其戏剧化的一天。
和以往无数个早上极其相似,刘军坐在教室准备上课,外面忽然传来一个女同学的欢呼声,没过一会儿又响起一声尖叫,萦绕心头的牵挂骤然探出,“是不是成绩出了?”紧张感一霎时涌上心头。
他努力克制住不受控制跳动的心,点进成绩查询界面,心中默念“150就行,150就知足了”,当160.5的数字闯进他的视野,一片空白在脑海中轰然炸开,驱散了其他所有想法;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历经春夏终于收获的满足感以及自己的努力被认可的幸福感。
刘军在2023京考中成功上岸,并获得北京石景山区法院的offer。他将这一路比作在厚重的土壤中播种,其间有风雨有冰雹,但还好最终迎来了春天。
认清特质,明确热爱,找准方向
刘军读研的方向是法庭科学,一个在许多人眼中边缘且冷门的存在。他本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一系列社会实践以及跟随导师开展科研项目,他发现自己先前“对于法律的理解过于狭隘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法学的领域是不断扩张的,法学的每一片土壤都是十分深厚的,值得去深掘与探索。
这份对自己领域的热爱与投入催使刘军迫切希望能将多年来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那么在求职方面该如何实现呢?在考虑就业方向时,刘军不断强调“人岗匹配度”的概念,除了地域选择和个人兴趣这类基础因素的考量,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盲目从众,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优势考虑”,信息的重要性在此时凸显。刘军建议既可以通过实习亲身经历,也可以通过行业前辈去请教,首先了解真正的工作是怎样的,再提取相应的关键词,从而判断这份工作是否与内心预期相符、自身是否愿意长久地从事这份职业。
在这里,刘军给出了自己的几个小窍门。事实上,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他而言,除了与导师导员师兄师姐请教以外,可以学会善用中国知网等检索软件,从行业报告中获取行业关键词与龙头单位等,也可以进入部分单位官网,从网站的布局内容推测单位的办事风格与关注领域等。
抉择过程中,刘军在律师事务所实习过,担任过公司法务,也曾在智库体验过,这一系列经历与观察都让刘军求职之路前方的光芒愈发清晰,他最终决定考公。这下一步就是选择两到三个最主要尝试的目标,再后由于不同省份公务员考试有不同风格,这就要求根据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逐项击破。
痛痛快快睡觉,大大方方做事
刘军在年初4月左右做好了考公的决定,经咨询师兄师姐,确定好了大致的备考时间规划。时间来到5月,这一时期的研二学生面临着开题答辩和就业两大要事,需要提早规划、提高效率。他建议上半年着重关注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先做好手头一件事,在开题完毕后再马上投入求职热潮。此时一方面可以心无旁骛一心备考,另一方面可以与周边开始准备就业同学的实现积极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7月正式进入备考环节。在前期相关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刘军将自己的备考分为七个阶段:打牢基础、疯狂刷题、查漏补缺、学习交流、强化练习、总结提升、决战冲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备考剩下的几个月,刘军用一个月的时间手写笔记与错题,用完了整整两包、约五百页A4纸,成功在总结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框架;而在最后冲刺阶段,他坚持每周刷3、4套行测、2套申论,保证做题手感。
如何在备考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我最怕早起也时常贪睡,但我会在努力变勤快的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当刘军发现自己尝试早起后精神萎靡、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后,他果断放弃了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他会选择睡足觉醒来,保证充足的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一天的学习、完成事先制定的计划。而执行力正是他的优势。
计划对于刘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考公初期可以首先制定一份较为粗略的计划表,在往后的学习备考中,可以不断细化、优化、填充。每天的计划一定要放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往往如果没有实现,刘军会牺牲午睡等其他时间做好这些事。当一项项任务被一个个小勾填上,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充实感与成就感又怎会不令人心生欢喜。
考公的这大半年时间压力很大,但战线不宜过长,也不要把自己逼太狠。打打羽毛球、健身房跑跑步,适当的运动可以让人暂时放下琐碎的烦恼和压力很大的事情。刘军每周总会有那么一两天在饮食上放纵一下、出门去转一转,略微松一松一直紧绷的弦;他在京考前“放纵”了半个月,释放了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担忧,恢复到了最好的精神状态与面貌以迎接考试。
备考过程中当然也会有自我怀疑,也会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时不时的也总会有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和焦虑。最困难的时候当属他按原定计划准备国考的前几天。当时的刘军已然做好心理建设准备考试,可就在离原定考试没几天的时候,忽然通知国考延期,加上疫情封校、各式谣言兴起。要不要先歇半个月?要不要等通知下来再继续备考?纠结与迷茫一霎时涌上心头。幸好在与同学们交流以后,他意识到“其实大家都一样!”都一样有各种不确信、有各种担忧。在有了心理预期以后,他平复心情、重新制定好计划、摒弃一切杂念,一步一步执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忧虑都只是庸人自扰”,他调侃到。实际上,“只要路在向前走,就一定可以前进”,终点在前方,目标没有变,信念要坚定,步子不要停,“要相信‘天道酬勤’的力量”。
慢慢来,不着急
“松弛感”是刘军在紧张的备考征途中努力追寻的状态,他直到面试阶段才真正得以领悟“松弛”的来之不易与独特魅力。京考面试前,同学常会感慨“你怎么看起来都不紧张”,这固然有笔试分数较高的底气在,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备考过程当中充足准备与知识积累的自信体现。“松弛”并不意味着实质意义上的懒散与松懈,而是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之后、对结果有了事先预期的自如与信心,“只有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按照自己的脚步慢慢插秧,春生夏长,静待收获,这是刘军感到最为舒适的一种状态。面试期间是这样,在校学习期间也是如此。刘军读研期间在不仅在学习成绩方面斩获一众奖学金,还在辩论、学术、社会实践等多面开花,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读研生涯,想来“蓄势”是较为贴切的一词,在成长的日子里,努力扎根,汲取营养,向阳生长,静待收获。对于刘军而言,以上这些“荣誉”对于他来讲实在是“意外之喜”,他并没有执着于某份收获,只是循着“学生”的身份一步一步走结实而已,“努力交给自己,其余交给时间”。
“学生”的身份首先意味着“在学习上上心”。珍惜学校的每一份资源,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听取老师的每一条建议,并真正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刘军听取了课程老师考取证书的建议,也记住了导师提升外语能力的要求,成功在这方面得到了较之他人的优势;其次,“科研是对个人学习能力的检验”,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与导师、师兄师姐沟通,获取尽可能多的学术建议等,这对科研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
刘军认为,我们固然需要目光长远,但每个阶段也应该考虑这个阶段该考虑的问题,我们更应该立足当下、拒绝没有必要的精神内耗。慢慢来,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属于你的自会到来”,静待花开就好。
“明确自己的目的、清晰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时间”,是刘军一直秉持的信念。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机会很多,他相信,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在这个时代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心无旁骛朝前走就好,累了就歇歇脚,不要纠结身边的人走得有多快、有多好,路过的风和经过的人都会成为生命的财富”他肯定道,也衷心祝愿“每个人都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