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18日电 记者 蒋安杰姜东良 今天,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八届高峰论坛在山东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陈国庆、山东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副巡视员王红、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山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玉福等分别致辞,山东政法学院校长吕涛主持开幕式。8所政法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
“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其名称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寓意“建立规矩、建立规格、建设制度、树立标准”。联盟的建立,旨在共享优质法学教育资源、促进法学教育规范发展、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应有力量。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经“立格联盟”各成员高校会商,确定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本届高峰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作《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发言,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稳步实施,对各层次、多领域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出了新的紧迫性需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在实质意义上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顾功耘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政法院校更是输出法治人才的主要堡垒。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最新指示,切实做好法治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成为衡量政法院校担当作为和智慧的重要指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指出,当前,法治人才培养主要着眼于法律职业人才,与建设法治国家需要的多领域多层次法治人才需求不相匹配。法学教育要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提出的多层次需求基础上,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杨宗科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定位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法治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完善法治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甘肃政法学院校长李玉基指出法学教育规模空前,但难以满足国家和区域法治建设需求,在于适宜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形成。甘肃政法学院积极将深化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指出,如何在法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是政法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大命题。政法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德法兼修作为培养机制,进而构建符合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机制等,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山东政法学院校长吕涛认为,应从“德”和“法”两个维度上思考,中国特色法学教育的培养要求是德法兼备,培养过程是德法兼修,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原文来自《法制日报》2017年7月19日第9版,具体链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70719/Articel09001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