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法制日报】以“依法治国”为全会主题意义非凡 ——“法大人的法治梦”系列论坛综述

来源:法制日报   11-22   阅读:
T AAA

为了更好地在青年学生中营造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将法治中国的梦想播散在青年学生的成长途中,让青年学生更好地为法治梦、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举办以“法大人的法治梦”为主题的系列专题论坛,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依法治国方略进行了解读。

10月26日至27日,论坛第一期、第二期顺利举行。第一期论坛邀请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李曙光在内的国内民商事法律、经济法领域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第二期论坛邀请了包括著名法学家郭道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志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泮伟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雷磊在内的国内法理学领域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

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新论断、新部署与新安排,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法治”的认识不断深化

郭道晖教授首先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要议题,是法学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最突出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即依法治国关键是要依宪治国;二是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里就包含了法治体系与法治理论。

郭道晖教授认为,全会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提出“法治社会”概念。

孙宪忠研究员首先提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改革开放政策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孙宪忠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所有的法律现象归根结底都可以看作是公共权力与私权关系的问题,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可以看出,这次会议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公共权力怎么运行的问题,解决公共权力运作的道德价值基础问题,解决要把公共权力装在制度的笼子里的问题,在这些问题解决好之后,就给人民在民法权利的享有、实施以及受到侵害后如何保障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符合民商法人的期待的,是符合人民的追求和期待的。

张志铭教授认为,可以用六个关键词来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法治主题”、“法治体系”、“宪法实施”、“司法改革”、“党内法规”与“行政公开”。

张志铭教授进一步阐释了这六个关键词。“法治主题”,即本次全会以“法治”作为会议主题,有着象征意义与符号意义,“法治主题”已经是当下中国、当下世界的一种正当性外化,代表着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法治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这就表明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从规则层面、实施层面、实践层面展开的,表明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将在操作层面、行动层面投入更多关注;“宪法实施”,即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强调了宪法监督实施的重要性,强调了要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程序机制,可以预期今后宪法实施会在具体的制度秩序层面有非常好的推进;“司法改革”,其包括了“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等很多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党内法规”,即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行政公开”,即全会对政务公开的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李曙光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一是有善的法律,二是有好的制度,这就将市场的力量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制度创新,即政策之治与法治的结合,例如出台了很多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市场经济的乱象,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是在此基础上来推进下一步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善法良治的支撑。李曙光教授强调,法治实际上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核心概念,严格说来其没有学科的划分,而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模式。

刘凯湘教授认为,约束公权力,以此来保障公民民事权利,这应当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应有之义。

泮伟江副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对“法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次全会特别强调法律的运行,把法律当作一个能够运行的、落到实处的社会结构,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发展认识深化的结果。

雷磊副教授认为,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中央全会的主题是长期以来法治中国发展历程的展现。

依法治国方略如何展开

李曙光教授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与经济的关系问题。而目前我们要制定完善5种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法律:关系人民基本权利的财政税收法;关系构造一般市场秩序的反垄断法与构造特殊市场秩序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期货法;关系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法;关系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法;关系社会保障的包括医疗、教育等有关法律。

赵旭东教授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民法典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同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张志铭教授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推进法治、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即关注的是法治实现的问题,因此下一步在具体的改革措施、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要作更多、更细致深入的思考与工作。

泮伟江副教授认为,如何让老百姓主动守法,关键问题在司法上,即要求司法判决是客观、中立、公平、公正的。

雷磊副教授认为,依法治国,重要的问题就是一要有良善的法律体系,二是公民能够有序地参与到良善法律体系的制定中。


原文链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41105/Articel12003GN.htm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