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SARS危机已经远去,然而,“公共危机”这个词却由此深刻地映入了人们的视野。政府如何应对危机,现有机制如何改进?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日前,在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法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共同举办的“行政改革2004暨中法行政改革与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各国的行政改革与法治保障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政府的危机管理。
来自民政部的官员介绍了中国灾害救助应急建设的现状,并就未来发展重点作了介绍。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据介绍,中国政府为应对灾害救助已经建立了灾害预警、损失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今后在灾害救助应急建设中应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有四个方面问题:完善灾害应急方面的法案、法规;关注灾害保障制度;培育紧急救灾产业;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而政府人员还需与专家通力合作,才能推进管理水平提高。
有学者认为,我国在危机管理上应当加强两方面建设:一是如何加强危机风险评估;二是如何很快实现从日常管理机制到应急管理机制的转换,即如何迅速统一、整合信息资源应用于应急体系。
针对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危机频发,有学者强调,全球化表现为各种政治实体全方位的沟通和联系,本质上凸显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利益。在这个背景下,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人类的共同生存和的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协调一致才能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危机在规模、内容、形式上都呈现了新的特点。中国应对全球化时代国际危机应当做三方面的努力:转变安全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完善危机处理方面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