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校外国语学院师生赴附属学校开展英语教学交流研学活动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余玉佳   12-12   阅读:
T AAA

12月11日下午,我校外国语学院与附属学校英语教学交流研学活动在附属学校教学综合楼310教室成功举办,附属学校初、高中英语老师参加了培训。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许慧芳出席本次活动。外国语学院教师杨倩以《夜莺与玫瑰》英语教学为主线进行了主讲分享。附属学校高中部教师孙富荣主持本次教学研学。

(杨倩主讲教学)

活动伊始,杨倩以童话故事的体裁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出了讨论的核心——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杰作《夜莺与玫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同学们热情洋溢地交流着对这部经典童话的初次印象与深刻体会,气氛热烈而富有感染力。

随后,杨倩深入介绍了《夜莺与玫瑰》的创作背景及王尔德的生平。她阐述道,1837年至1907年间,正值维多利亚时代,这是一个在英国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时期,充满了对外扩张的雄心、经济发展的蓬勃、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局势的动荡不安。工业革命正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成为世界工厂及金融政治中心。整个社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物欲膨胀,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一种‘唯利是图’的风气席卷了整个大不列颠,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小说逐渐兴起并成为主导的文学体裁,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这一体裁在19世纪中期占据了英国文学的主体地位。王尔德面对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风气、市侩哲学和虚伪的道德,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描绘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以此来揭示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的金钱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追求心灵的唯美世界,以艺术之美来对抗庸俗的社会现实。

在文本分析环节,杨倩带领大家深入探讨了《夜莺与玫瑰》的体裁、风格和写作技巧。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如《快乐王子》和《夜莺与蔷薇》,往往不以传统意义上的幸福结局收尾,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悲观主义色彩,揭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促使读者深思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这与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他的童话被誉为“散文诗”,在描绘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同时,巧妙运用头韵等修辞手法。王尔德还擅长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和无生命物体以人的特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鲜活,引人入胜。

(活动合影)

最后,大家围绕《夜莺与玫瑰》中的“真爱”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附校英语教师们对于文本情节和人物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孙富荣特别推荐了林徽因翻译的《夜莺与玫瑰》中文译本。杨倩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中学阶段基础教育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对中学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

听课的老师们都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她们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英语文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此次英语教学研学不仅加深了附属学校师生对《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的理解,也促进了两校之间教学实践和学术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英语教学体验。

编辑 彭上尚_实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