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第九届“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外国语学院  李雪宁   11-17   阅读:
T AAA

11月8日,中国政法大学第九届“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京内京外各大高校外国文学方向的青年知名学者,从文学与老年学、文学与生态、文学与法律、文学与医学、文学语文学、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科学、文学与技术等多个跨学科视角共同探讨当今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与动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担任全场主持。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敏、科研处处长林华、外国语学院书记党委书记黎洋与院长张清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王敏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祝贺论坛召开。她强调了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范式的重要性,提出应推动科技、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与文学研究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增强国际视野,通过与世界学术同行的交流互鉴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以文学为桥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她期望通过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与青年才俊的积极参与,将本届论坛办出水平、特色和实效,助力外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胡俊在上午的发言中,以日裔美国作家山下凯伦的小说《穿越热带雨林之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作品如何借助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揭示全球化语境下本土经验与算法社会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龙丹从老年学批评视角出发,对王尔德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青春与衰老的二元结构及其文化建构机制展开分析。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曾早垒运用法律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威尼斯商人》中“一磅肉契约”所体现的法律形式主义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范一亭从比较文学与理论旅行视角出发,探讨了《管锥编》中西文语料的引用实践与钱锺书所构建的世界文学图谱。内蒙古大学教授魏莉以加拿大土著文学与文化复兴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了其中蕴含的政治诉求与理论转向。河南工业大学教授黄辉辉以帕特·巴克的《重生三部曲》为核心案例,解析了一战时期“炮弹休克症”士兵在医学凝视与战争机制交织下的身体规训与伦理困境。

湖南师范大学刘白教授以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科技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狄更斯与乔治·艾略特等作家对工业技术进步所引发社会问题的文学反思,并阐释其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批判思想之间的理论契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素杰系统梳理了生态批评的理论演进脉络,并对其中的美国中心视角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北京工商大学史副教授岩林通过小说《零K》探讨了人文主义与后人文主义两种思想范式的冲突与碰撞。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马特系统梳理了美国“荒野”概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理论重构。

在互动讨论环节,各位参会者积极提问,众位发言嘉宾对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一一作答,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至此,中国政法大学第九届“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论坛推动了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其他高校及研究所的学术交流,也提升了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开阔了学术视野。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未来外国语学院也将再接再厉,继续办好外国文学青年学者高端论坛,使其发展为外国语学院的一项重要传统,为我国的外国文学和文化研究事业贡献力量。

编辑 陈睿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