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及11月6日下午,法律学院与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共建实务课程《刑事法前沿问题》第四讲、第五讲“轻微犯罪治理配套研究”顺利举行。本次课程由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薛永奎主讲,学院公法研究所副所长石亚淙主持。

薛永奎以当前犯罪结构变化为切入点,指出我国暴力犯罪比例持续下降、轻微犯罪比例大幅攀升,轻罪治理已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他结合是否应当对被告人宣告缓刑等典型案例,引导同学们思考轻微犯罪处理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结合,强调治理应兼顾惩治与修复,避免“犯罪标签”带来终身负面影响。
薛永奎系统剖析了我国轻微犯罪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界定标准不明,罪行与刑罚不相适应,附随后果过重、程序简化不足导致司法机关办案压力巨大以及不同法律间协同治理不足等;并结合交通肇事案、盗窃案等典型案例呼吁构建层次化、精准化的犯罪附随后果体系。
随后,薛永奎介绍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轻罪治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轻微犯罪治理的十项具体建议,即树立科学刑事司法理念、秉持积极主义立法观、科学界定轻微刑事案件范围、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落实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犯罪法律后果体系的层级化与多元化、坚持微罪轻罪重罪分层治理、激活管制刑、扩大并优化罚金刑适用以及建立宽严相济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课程最后,同学们围绕“前科的定义”、“前科消灭制度与复权制度选择”、“民事救济能否阻碍刑罚发动”等问题与薛永奎互动交流,石亚淙参与讨论并作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