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专业61名本科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专业实习,参与同学普遍反应良好,这标志着我校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13年实习工作顺利开局。
实习、实践教学是我校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2013年度,共有近30家实习单位接纳我院学生实习,既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法制日报、法制晚报、《财经》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也有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等新媒体。此外,中国法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以及知名律师事务所也为我院同学提供了实习岗位,总体呈现出层次高、范围广、布局合理的特点。
2010级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倍加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实习伊始的心态、身份转换是最困难的,副院长刘徐州副教授和指导老师孟盈老师早在上学期末的动员会上就针对实习各个阶段的特点专门给同学们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帮助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同学们在开始实习的一两周时间里,通过与单位指导老师、其它学校实习生的沟通、交流,很快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在《财经》杂志实习的李慧讲了一段生动的故事:“在来《财经》的第一周里,丁补之老师让我读了很多期《财经》的封面报道,说‘写一篇读后感吧,字数不限’。这个过程着实让我对《财经》的历史和风格有了较深的了解——一家有深度、敢说话的果敢媒体。”
基于不同的单位和岗位,同学们所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的陆秋伊所在的记者部,主要负责时事热点的采写。她说:“经过三周的努力,我们三个人都有了见报的新闻稿。其中,我发了一篇三版头条《带薪休假不要成为纸上权利》和一篇四版的关于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消息,手头正有三篇新闻综述在采访和成稿的过程中。”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栏目实习的罗西南已经逐步熟悉了电视编导这一职务,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了解了完整的节目制播流程。“电视编导听起来仿佛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职务,但其实平时的工作是比较忙碌和琐碎的,录制期间加班加点确保节目的正常播出是常有的事。”
一个月的实习实践,同学们逐渐步入了正轨,有的已经有了自己参与的节目或稿件。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谢小杭十分忙碌:“最近先是跟老师完成了一条联播新闻——关于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并的消息。之后又去了《赵氏孤儿案》的开播会现场进行采访,然后录片花、听同期、上字幕,一切工作都开始走入正轨。接下的时间主要完成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系列报道和关于话剧的系列报道的策划。”通过实习,同学们对记者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据悉,为保障实习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学院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为全体参与实习的学生购买了实习期间的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了实习博客交流制度、实习简报发布制度,促进实习工作的信息沟通;通过编辑实习日志、实习成果汇编(包括纸质、视频、电子杂志)等方式,实现对实习工作档案的有效保存;通过制定实习指导教师激励制度、优秀实习生奖励制度、双指导老师制度和实习单位意见反馈搜集制度,切实加强对实习工作质量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