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3点30分,第二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第二分会场的小组讨论,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第三会议室正式展开。第二分会场的主持人由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张朱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简基松担任。
讨论伊始,张朱平高度称赞上午所听取的报告与授课示范,并强调,本场会议的任务是要提供给大家一个互相倾听,相互交流的平台。对于本场研讨,他提出如下四个问题:
第一,法律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到底是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的人才,还是以法律实务为主的人才?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也会相应不同。
第二,法律英语到底是一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程体系?法律英语阅读中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普通法律英语,一个是分科法律英语。法律英语课程体系中有三个核心:法律阅读,法律翻译和法律写作。如果目标是普通的法律英语那么法律英语阅读就可以,如果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法律人才,那么法律翻译和法律写作都要加上去。
第三,法律英语到底培养的是只会“读”的人才、还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都要的人才?法律英语从能力培养上来说,应该是“听、说、读、写、译”都应该覆盖,不是只讲法律术语,法律术语只能满足简单阅读的需要。
第四,法律英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首先是教材问题,目标不明确,教材就无法同步确定。第二是教师培养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英语和法律双重背景。另外一个突出的困境是课时少,因为普遍认为它只是一个课程。最后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即目前最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应当如何移植到国内的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之中。
接下来,与会嘉宾针对上述四大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众多高校的教师代表,分别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法律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师资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际问题。南昌大学教师代表李怡,以PPT形式当场展示了其学生的课题制作成果。
本分会场的讨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