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郭帅:把握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源:新闻中心   10-9   阅读:
T AAA

听到WTO日内瓦总部实习、协助撰写2016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这样"高大上"的实习经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这种机遇大抵只存在于远在天边的励志故事里,遥不可及。

然而事实却不然。郭帅,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09级本科生,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13级硕士研究生——这段经历的主人,恰是这位比广大在校学子大不了多少的"大师兄"。

结缘WTO

人们常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这次与WTO的结缘,这份郭帅自己口中的"机缘巧合",大抵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郭帅对国际法的正式学习和大多数本科生一样是在大三。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加之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让他对国际法有了不错的印象,也找到了从事该方面研究的兴趣。并且,早在高中时候郭帅便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想过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他将国际经济法作为自己的专业之选择,似乎就成了意料之中的选择。

至于与WTO法相关问题结缘,则纯属偶然:因为本科阶段于李居迁老师的"WTO案例精选"的双语课程上对WTO法有过初步的接触,后来跟随其研究生导师孔庆江教授做了一些研究,WTO法成为了郭帅研究生阶段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熟知、相关方面的论文的发表,以及曾经于国际会议上就相关问题进行发言的经历,都为他成为WTO实习生打下了基础,是他简历上的一抹亮色。

他告诉我们,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步增大,对中国贸易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变得必要。然而,WTO贸易政策评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中文水平,便希望有会中文并具有中国法律知识背景的学生来帮忙完善相关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孔老师那里得知了相关信息的他,通过网上投递简历及与中国组负责人电话面试等程序,最终获得了本次实习机会,开启了他的日内瓦实习之旅。

通过本次经历,他了解到,出于对英语水平等因素的考虑,各大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工作人员大都具有海外工作背景或留学经历,而WTO贸易评审部门在他之前还未有过从中国大陆高校过去的实习生。他表示,之所以被选中,除开自己不错的英语成绩与之前在一次爱尔兰国际会议上发言的经历外,也受益于如今年轻一代中国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优秀表现,使相关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愿意作出相关尝试,给优秀的中国学子以机会。这恰似一个良性循环:受益于前人积攒下来的优良印象的他们,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出色表现来做到对这份信任的不辜负,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青年学子这一群体的认同。

情系国经

在出国成风的今日,对于心系国际法、又对着英语有着浓厚兴趣的郭帅,出国深造怎么看都似乎理应成为其首选。然而,学术保研资格的取得、又加上成功被自己心仪的国经专业录取,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最终他做出了留校读研的决定。

而如今看来,对于当初的选择,郭帅觉得还算满意。在他看来,在国家大力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发展一带一路、亚投行的今天,国内法律界,尤其国际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法方向的学生大有可为。同时,他告诉我们,我校的老师大都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能给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国际法学院的老师,国际化程度很高,经常出国访问,这也给学生们大大开阔了国际视野。

在法大的六年多来,他深深的体会到,随着学校近几年国际声望的不断提高,国际法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扩展,法大一方面给学子们提供了国际化的培养氛围,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越来越国际化的平台,让更多人又机会了解到法大,也了解法大人。

至于能在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而与孔庆江老师相识,并在研究生阶段拜入其门下,这段师生缘就更是让郭帅觉得珍贵了。做孔老师的学生,不仅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感受了老师对学生的用心良苦。他说,孔老师虽然很忙,但对于学生的论文仍会逐字逐句的认真修改;尤其是英文论文,孔老师的指点让他受益匪浅。在孔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在不断尝试用英文去写作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在练笔中以求进步。

谈及未来,郭帅说他还是更倾向于继续求学。他认为,作为国际法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将自身视界放到国际舞台中去,对他而言,前往各国游学并不定期参加一些国际组织或其他机构的工作成为其更青睐的选择。

不止是个学霸

站在已经离开昌平奔赴研院深造的师兄的角度回望曾经本科阶段的经历,郭帅讲到,法大本就以培养法律人才出名,作为法大学子,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对中国法律近年来有哪些领域已经有了进步,而哪些还需要完善有所认知,都可以算得上是"基本功"。在他看来,倘使能利用好法大这个平台强大自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沉心去做,将对资源的把控、对兴趣的追逐结合起来,那么定会事半功倍、有所收获。

而被问及自认为是不是个学霸时,郭帅这样回答:"也算不上什么大学霸啦,只是本科阶段恰巧在一个很好的班,大家习惯了一起相互督促,共同学习。"话里虽有谦逊的成分,但结合他本科阶段的经历便不难发现,这位"大师兄"也的确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术达人——他的大学生活,并不乏味;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他也做的足够精彩。

他回忆起,本科阶段他曾任民商新闻中心的主任,虽然辛苦,但是能和一群志同道合、喜欢摄影与写作的同学们一起工作,也称得上是苦里带甜。犹忆当时时逢换届,大家一起熬夜工作,一起迎战期末,也是一段颇为深刻的经历。以至于时至今日,当初肩并肩走过的他们,仍是相互陪伴的好哥们好朋友,能够时不时的相聚联络,成为彼此生活中的一星斑斓。同时,郭帅还曾参加过艺术团——从小就学习钢琴的他,本科阶段仍然延续了这一爱好。担任着班级的班长、亦担任过《学术法大》的编辑……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他本科时的课余生活。

当然,对英语兴趣颇浓的他,也免不了喜欢看美剧、英剧、啃英文小说的爱好,放松之余也是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一种提升。和很多为了准备雅思、托福而不辞辛苦到海淀区上课的同学不同,在郭帅的英语学习经历中,并没有刻意报过什么补习班,纯粹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并且,在法大也有不少接待外宾的机会,学生们通过申请都可以去做志愿者。而自诩"胆子大"的他,便充分抓住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专家学者们进行着交流。

郭帅还不无遗憾的说,大学就是没有多出去走走,蜗居在昌平,连北京都没好好转过。现在看来,学生时代有时间的话,便应该趁着年轻而且有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利用暑假去参加些夏令营活动,或争取去国内外学校交换交流,都会有所收获。这也可以说是作为师兄的他给师弟师妹的一点小建议。

采访的最后,郭帅这样说:我相信能来到法大的同学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即使每个人的个性、习惯、理想都不相同,但只要目标坚定、脚踏实地、培养自信,向着自己梦想的生活拼搏,不说功成名就,但至少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带着如此祝福,法大学子们定也会将背负着法大人的名字,在未来路上,越走越昂扬。(通讯员 罗雨荔)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