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法治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  >  征文选刊  >  正文

丹江情 中国梦 ——高峡出平湖 丹江北流去

来源:nc-mili   5-17   阅读:
T AAA

我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一个小镇,丹江是汉江最长的一条支流,她发源于秦岭深处的凤凰山,因为传说尧的长子丹朱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也有说法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也有相传因产“得者多寿”之“丹鱼”而得名。

且不说她渊远的通航历史、两岸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化遗址,她秀丽壮阔的风光已足以使所有人沉醉——一望无际的湖面,轮渡帆影,鸥翔鸟飞;两岸连山,清荣峻茂;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迷恋。正如有诗云:“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至今我还可以清楚地记得《徐霞客游记》里记载丹江漂流的句子:“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

在世代生活在丹江河畔的人们心目中,丹江是一条充满感情和灵性的河流。长江之水天上来,在这里形成了一片平湖,百里平川绿两岸,千百年来,她滋润哺育着流过的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由于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它包容着中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悠远吟唱,但同时这个灵秀的地方又少有北方的粗沙黄尘,更多的是江南的落霞孤鹜。

不谙世事之时,我已经从家乡人的口口相传中模糊地得知到,我们这里的人们以后要搬迁,要离开这个山清水秀的胜地,离开我们的故乡去一个新的家乡,因为要把丹江的水调到北方去,让缺水的北方人民也喝到甘甜的丹江水。可是我却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南水北调,我们就要搬家呢?南水北调不就是把水引到北方去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我才了解,南水北调只是三峡工程的一部分,我从爸爸那里听到了一句诗:高峡出平湖。

那是毛泽东主席的三峡梦,长江梦,中国梦。

治理长江是长江流域人民和中国历代君王的千年期盼,孙中山先生早在1918年就提出了建设三峡水利工程的设想,但是对于在正处在内忧外患、国力衰弱的中国,伟人的构想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高度重视长江水患治理,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在三峡修建水利枢纽的设想。1956年,毛泽东立于长江峡谷之上,吟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阔图景。为了这个“高峡出平湖”的想象,毛泽东甚至对著名长江水利专家诙谐地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1958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修建丹江口水库,毛泽东主席作出了前瞻的决定: “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从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1959年12月26日汉江截流成功。1966年40万人开始移民和后靠。1973年丹江口大坝一期工程建成,就这样锁住了三千里滔滔汉江。

从那个时候起,这些世代居住在丹江湖畔的人们就背负着沉重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了长江水患的治理,为了三峡能够有“高峡出平湖”的一天,为了遥远的京华烟云里能够流淌着甘甜的长江水,为了辽阔的北方仍能保留那份醉人的绿色,他们注定要背井离乡。也有人不理解,不支持,为什么要让这些对于土地、对于祖先最为执著的农民离开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他们长眠于此的祖先,有他们世世代代生根续脉的土地,有他们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楚汉风情……

被称为“移民记者”的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赵川走近库区人民的身边,用双眼记录搬迁。他曾经问过很多移民:

——“知道为什么搬家吗”

农民的回答都很朴实,也很真诚。

——“知道,北京渴。”

——“这是个大工程,为了国家”。

“我们不指望北京人吃水的时候感谢我们,”自从丹江口大坝工程启动以来已经搬迁了四次的村民何肇胜说,“只要对国家利益大,再让我搬家,我也会继续搬的。”

抛家舍业、别乡离土,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夸夸其谈,作别故乡,叩别黄土,转身在未知的土地上延续着故乡的乡音与韵味。但是,我的亲人们,我的乡亲们,无论是耄耋老人,而立之人,还是不足弱冠的孩子,每每谈及夜来幽梦,都会叹息,因为夜夜梦里的景象,不论自己是在哪里,不论是在做什么,出现的都还是故乡的景,故乡的人。对于我,经常萦绕在我梦里的是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飞过的一群群水鸭子,小时候,我们一直以为那就是海鸥,每次它们飞起来的时候都会引来我们一群小孩子的尖叫和惊喜。那是我对自然和童年最深刻、最初始的印象。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011年8月25日,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集中搬迁工作结束,至此,一个长达五十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才真正落下帷幕。

在这漫长的进程中,无论是移民工作者,工程建设者,还是叩别家乡的库区移民,每一个南水北调建设者、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那就是中华民族根治长江水患的百年长梦,是江河有情润京津的世纪梦想。在这个世纪圆梦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可歌可泣的移民精神,这种移民精神被诠释为“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开拓开放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历经数千年积淀、近百年回响、亿万人渴望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在2013年重新限量发行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强国兴邦伟大梦想”的一套邮票中,第二张就是一枚关于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邮票。这也体现了在人民心目中,南水北调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国兴邦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冲及在他的著作《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这样评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但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在国力衰弱的上世纪,无论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还是人民幸福都只能成为一个百年的心结和难圆之梦。纵观今日的中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都已成为现实。不仅实现了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更圆了前人苦苦追寻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我们也可以向世界大声地唱出深藏于我们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铿锵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中国梦。

旖旎的丹江风光,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浩荡的南水北调工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南水北水天下水,汇成一水 ;利国利民利天下,利在千秋。远离家乡的库区移民用自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着对共和国的诚挚大爱,诉说着自己朴实却又伟大的中国梦。高峡平湖,激荡着雄浑厚重的奉献者之歌;丹水北去,谱写着丹淅儿女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国的女儿,丹江的女儿,渠首的女儿,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也为我朴实而伟大的父辈们感到自豪!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