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体法大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学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师生党员更是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以各种方式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前线。
一、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法学院2016级实验班党支部书记龚超宇主动在自己的家乡义乌市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热心服务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交通未恢复时,为保障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及上岗时间,他挺身而出,利用自家私家车接送有需要的医护人员上下班。同时还协助做好医护人员家属的防护工作,截止到目前,他共为17位医护人员家庭配送了34次爱心口罩。还根据医护人员家庭需求,主动为他们代跑代办相关工作并进行电话回访,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以实际行动精准服务,稳定抗“疫”大后方。作为支部书记,他还创新活动形式,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举办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宅”家大学习活动。
二、疫情不停,日不暇给
法学院2019级4+2党支部书记恰西甫·为山回乡后始终与基层干部一起冲上新疆抗“疫”一线,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协助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全面摸排疆内人员流动情况、排除疆外人员流动,认真做好防疫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青藏高原上的“行走者”
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生预备党员次仁罗布家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仁钦则乡夏麦村,他主动参加乡里的“党员志愿巡逻队”,每天坚持分早中晚在村里巡逻三次,排查安全隐患,和村里的党员同志们一起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
四、多民族语言的讲解者
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生党员阿衣角吐孜·居马汗回到新疆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面对少数民族居多、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和理解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语言上的障碍、部分群众起初对“隔离”也有误解的情况,她挨家挨户地积极与身边的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同胞沟通交流,分别用哈萨克、维吾尔语向大家耐心地做好解释与宣传工作,帮助大家及时排解负面情绪,缓解焦虑,消除恐慌。
五、抗疫情,竭我所能
证据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党员姚晔本科在医科大学读书,面对医院人手不足的情况,来到母亲工作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做起了执勤测体温的工作,凭借着一些基础医疗知识,在测体温之余,也帮着前来问诊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做导引。
六、网络传递温度
国际法学院本科生党员于骊凡主动参加学校远程支教活动,为四川省兴文县太平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3班的同学们进行数学辅导答疑,以缓解因网络教学带给老师的繁重工作压力、以及帮助同学们解决因为线上学习不适应造成的学习上的困惑。她通过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之美”。
七、自告奋勇的调解员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员黄馨仪家在湖北黄冈,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战“疫”期间,她是社区自告奋勇的“调解员”,也是穿梭于小区发放防疫药品的党员志愿者。她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申请参加“党员进小区”活动,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自告奋勇担任社区的“调解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参与分发防疫药品的工作。黄馨仪每次先到社区领取防疫药品,再抱着纸箱装的两种药品,戴着口罩穿梭在社区和每家每户之间,按包保户的居家人数一户户分发,一家家的说明药的用法和作用。
八、登记检测的协助者
国际法学院本科生党员苏泽华和家乡村里的大学生们自愿组织起来,组成了大学生志愿团体,协助村委会工作人员做好设卡工作,减轻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负担。她们通过轮岗的形式,每日安排一名大学生协助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设卡点核查村民临时出入证,同时进行村里进出人员的登记和体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