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作风建设年

【作风建设在行动】师生之所盼 我们必行之​——研究生院突出“四个聚焦”打造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机制

来源: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2-11-02

(特约记者 焦运佳)为全面落实学校“作风建设年”总体部署,研究生院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职能部门与重要窗口,突出“四个聚焦”打造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聚焦师生诉求,解决急难愁盼。研究生院高度重视“接诉即办”工作,依托学校官网“网上投诉”平台和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的“意见建议”平台,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部门工作人员接诉后分级进行办理,不断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形成了接诉、处理、答复、追诉、满意回访等闭环管理,努力以最好的态度、最快的速度、最暖的温度,为师生提供更快捷、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确保师生诉求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目标,提升校园工作学习生活满意度。推动“未诉先办”,及时掌握师生所思所想,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于每学年初召开研究生新生座谈会,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新生代表进行座谈,倾听学生需求,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逐一作出回应和解答,科学研判、标本兼治、改进工作,争取从源头上为师生解决困难。

微信图片_20221021095907微信图片_20221021095907

(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的“意见建议”平台)

微信图片_20221021093057

(每学年初召开研究生新生座谈会)

聚焦信息化建设,高效服务师生。研究生院不断优化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召开学院调研会和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使用者意见,优化管理职责权限、减少繁杂流程,明确基本业务清单和办事流程清单,使各项功能操作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实现研究生从入学至毕业的全流程、自动化线上管理,“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优化研究生的学习环境。研究生院借助大数据统计,进行深度挖掘,以数据、图表、图形等可读形式,全面展现研究生培养状态和关键信息,形成管理质量年度报告,以培养过程为主线,涵盖招生、学籍、培养、学位、质量监控等观测点八个方面,对各二级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估排名,主动进行研判,及时诊断问题,全过程、动态化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测和预警,从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信息化从“信息管理”向“质量评估反馈”的发展。

聚焦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研究生院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颁布《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明确我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七大方面的20条主要举措,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指导。修订通过《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重视博士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博士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分流作用,将淘汰与分流贯穿博士生培养全过程,通过不同的退出机制为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保障,规范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制定《法学直博生培养暂行规定》《硕博贯通研究生选拔培养工作办法》,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机制,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德才兼备、基础理论扎实、科研能力优异、学术视野广阔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文件20221020_00

(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聚焦精准服务,汇聚师生良方。研究生院以“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分层推进”为原则,定期组织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座谈,搭建研究生院与师生沟通桥梁,深入教学和服务一线,广泛倾听师生意见,“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政于师生”,汇聚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智慧良方,打通服务事项的堵点难点,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切实提升服务质量。根据师生的需求,推动建设“学位论文管理与写作系统”,为毕业生提供知网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督促毕业生完成过程稿的写作,加强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管理,提升我校研究生论文质量。根据师生的建议,研究生院于今年9月在教学图书综合楼616办公室设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咨询室”,安排专人值班,负责电话、现场解答关于同等学力申硕资格等相关问题,制作《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指南》,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答疑常见问题,畅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与学校间沟通渠道。

微信图片_20221021092830

(在海淀校区设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咨询室”)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研究生院会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初心使命,将为师生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充足的干劲,不断提高与新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学校建设一流管理队伍、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