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毕业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毕业生就业 > 正文

各学院多措并举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29

疫情发生以来,各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纷纷结合本院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法学院“五项”措施促就业

一是加强学院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研讨就业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辅导员和导师就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二是注重化解难题。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和求职面试等方面产生的焦虑心理,学院及时安排毕业班辅导员组织开展网上辅导、专题讲座(包括毕业论文写作,就业、心理辅导等),做好安抚劝导工作;要求导师主动与学生联系,加强论文指导。三是深度挖掘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学院要求做好毕业生台账,并专门建立了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就业信息;发布《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公开推荐信》,通过微信群等形式宣传推荐毕业生,效果比较明显。四是召开毕业生网络视频会议。在以往举办“就业技能培训讲座”和“就业经验分享会”基础上,学院领导讲形势、讲政策、讲要求,引导毕业生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求职。五是努力做好网上组织和服务工作。学院积极开展就业网上推荐、审批等,提高网络办事效率。4月5日下午,与天津市律师协会下属委员会联合举办律师行业专场云招聘,有40余家律师事务所参加招聘并进行了线上宣讲。

民商经济法学院实施就业工作“云系列”

学院党委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责任。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究基础上,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和学校工作部署,通过“云在线”、“云辅导”,实现就业工作的“云就业”、“云先锋”。一是实施分类指导,确保就业工作“云在线”。辅导员与677名毕业生一一通话,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及进展情况,建立就业台账,实行分类帮扶和动态指导。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就业工作“云辅导”。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党员向毕业生宣讲疫情期间多项各级就业政策,加强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及时提醒毕业生关注就业信息网、网络双选会、就业工作群等发布的招聘信息。三是举办线上双选会,启动就业工作“云招聘”。自2020年2月下旬以来,学院举办两场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帮助毕业生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四是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落实就业工作“云先锋”。学院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力与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先锋责任岗“1+x”制度,让“小支部,大作为”,并且不断丰富制度内涵,探索“X+1”制度,对每一类毕业生量身定作一套工作方法、具体措施,让每位毕业生都感受到来自专业导师、辅导员、师生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五是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切实用好就业促进基金,做到“云帮扶”。学院将就业专项扶持基金由每年10万元增加到每年20万元,加大对赴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的补助和激励力度。

国际法学院推进“三全”就业格局

一是明确工作定位和工作格局,落实主体责任。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的一项长期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和形成全体教职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工作格局。先后修订了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创业工作激励及保障办法》,加大激励力度和工作保障。二是不断推进,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在全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后,就业办公室、各研究所、毕业班级分别召开了线上就业工作会,出谋划策、积极应对。黄进会长主动要求参加国际私法研究所的专题研讨会,积极建言,主动帮助学生就业。三是加强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动员广大校友和社会力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线上辅导指导,开设学生第二课堂。四是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学院通过专项基金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积极关心,予以资助帮扶、主动推荐。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加大对毕业生的关心力度,确保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就业。

刑事司法学院实施就业“12345”工程

结合学院特点,确定了工作思路,即:一个工作目标,就业工作与信息收集传递两个小组,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具体责任三个责任,就业信息传递、观念转变、心理辅导、基层就业四项主要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培训、学习辅导、就业基地、日常咨询五个平台建设。工作中,一是强化责任,加强对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学院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讨就业工作;召开由院班子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各研究所及各科室负责人、毕业年级辅导员等参加的就业工作推进会。各研究所又分别召开会议,动员研究生导师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挥重要作用。以院长书记的名义,分别向全院教职员工发公开信,言辞恳切的要求导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二是多措并举,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通过问卷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具体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推荐就业信息。通过线上咨询方式向毕业生宣传国家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参军入伍。通过线上一对一咨询,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辅导等切实的帮助,对持观望态度的毕业生加强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就业。发挥校友、导师等力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学院名义向校友、社会各界人士致公开信,郑重推荐2020届毕业生。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我院优秀毕业生事迹。三是创新方式,提升网上就业服务能力。了解掌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在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台帐。根据不同学生需求,建立不同就业意向同学信息交流群,定向推送不同信息。对考研有希望进复试的同学举办三场开展线上复试交流活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全力推进就业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以每一个毕业生为本位、为核心”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就业工作必须围绕每一个毕业生开展,明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提升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力促每一个毕业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就业作为学院一切就业工作的主轴,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核心环节。学院细化了“一人一策”的基础数据和方案,加大了辅导员、专业教师“一对一”就业帮扶的工作力度;开设了“政管就业云讲堂”,并积极利用好学校和社会的相关教育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组织动员的力度,形成学院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格局。加强就业的组织工作,强化学生工作系统和毕业生辅导员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在细致梳理学生基本数据基础上,本科生以系为单位,研究生以系和导师为单位分流,突出各系和专业教师的相关工作责任,提出每一位教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争取做到“三个一”,即:“帮助联系一名学生调剂”,“提供至少一条就业信息”,“直接或间接帮助一个学生签约”。加强就业的动员工作,学院发出了致全院教师的一封信、致全院毕业生的一封信,并以学院、系、班级为单位,通过视频会议和微信群的方式,对全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多层的动员。三是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的力度,积极汇聚、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在先期投入的基础上,学院又拿出20万自有奖励基金作为本年度的就业专项经费,并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对各系、教职工、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激励政策。同时广泛汇聚、有效利用社会、学校、学院各方面的就业资源。四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路径。根据学院毕业生专业特点和就业观念,努力用好国家和北京市“研究生扩招”、“参军入伍”、“西部就业”、“基层就业”等就业政策,用好全国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的相关信息和机会,并围绕相关政策和用人单位需求,积极筹备符合学院毕业生就业需求、切实管用的毕业生双选会。

人文学院扎实开展就业工作

一是重视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除班子成员外,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各专业各学科负责人一起对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学院制作了毕业生推荐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由学院老师积极向外进行推送。对室所、学科负责人和专业老师进行动员部署,调动导师积极性共促就业。二是建立准确完善的就业工作台账,每周都将台账通报给班子全体成员,及时全面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意愿和状态。高度关注并及时掌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单独建立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台账,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就业。学院积极发挥校友、导师等力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学院将于本月22日与就业中心联合举办满足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双选会。同时,逐步推进校友经验分享会、基层就业政策、基层就业典型、参军入伍、自主创业教育引导等工作。

社会学院“一人一案”精准开展就业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就业工作责任。每次党政联席会都专设议题讨论就业进展及措施,明晰就业主体责任,分批分层落实。强调疫情期间就业工作重要性,提升实际工作人员思想重视程度,实时检查督促工作进展。二是汇聚资源,调动多方力量。积极推动研究生导师、本科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发挥作用,在思想引领、观念树立、信心提升、资源链接、进度推动、数据汇总、事务处理、问题解决等方面全面落实责任。同时大力动员校友单位,扩展毕业生就业面向,增加就业机会与成功几率。三是精准推进,实行就业一人一案。针对学院“小而精”的实际特点及早建立就业台账,区分考研、考博、双学位、出国、找工作等不同群体,为每个人制定不同工作方案,建立毕业生“一人一案”,细化掌握每个人的就业升学进度与详细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精细有效。

编辑/陈睿